这个十一,对于房地产来说,不算安生,已经有北京、天津、郑州和成都三个城市宣布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北京的9.30新政被称为史上最严,其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的确够大;接着天津和成都相继宣布暂停向外地人群出售第二套房子,对商业地产和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比例都有所上调。
限购虽出,却没有人看空房价
虽然限购声此起彼伏,但大家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是房价继续上涨的信号,说实话,这里面没有多少理性的判断,有的只是基于以往调控结果的条件反射。但这种感性的条件反射准确率的确非常高,房价的确不会跌。
在笔者看来,此次调控不会导致房价下跌,但对房价的暴涨却是一个利空,因为调控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让所谓的刚需买得起房,而是目前高杠杆问题,也就是说,监管层关注的是系统性风险,而不是一群人的购房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调控势在必行。
从去库存开始,央行的数据就在告诉我们,信贷大部分被楼市吸收,其中今年1月份,贷款新增额度达2.51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比2009年1月份的1.62万亿还多出近9000亿。我为什么要提到2009年,因为那一年我们启动了四万亿刺激计划。
我们成功利用房价稳住了增长,但副作用非常大:房地产泡沫空前,汇率又面临下行压力,银行坏账率陡增,三驾马车中“投资”占比进一步扩大。
资金不能外流
可以说,我们是在靠杠杆撬动了增长。但杠杆高了,风险自然会更大,资金虽然有逐利的需求,但也知道避险。房价不可能一直涨下去,如果一直涨下去,只会让避险需求之间超过逐利需求。避险需求一旦形成共识,资金会成规模地从楼市出逃,那么这些资金会去哪里呢?显然不会去选择配置A股,而会选择美元等货币,如此一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将非常大。而我们的央行选择了很聪明的一招——人民币主动贬值。主动贬值不给空头做空人民币的机会,而我们的资本管制能力又能够限制资金外流。这样一来,资金只能被困在国内的楼市,金融系统的风险也被化解,这条路子也在告诉我们,泡沫是有的,但戳不戳破、什么时候戳破,得我(央行)说了算。
资金留在了国内,接下来就要解决杠杆风险问题,联想起前段时间出台中国版的“CDS”,我们可以这样认定,其实CDS也是解决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一环。
先是去库存,然后是大规模放水,接着是借助CDS分散信用风险,然后是利用限购政策来进一步抑制投机,降低房地产总体杠杆水平。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监管层在下一盘大棋:房价涨跌并不是最重要的,民众买不买得起房子也不重要,降低杠杆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