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见面,寒暄话是“今天天气可真遭。”美国人见面,最喜欢聊的是“你投特朗普还是希拉里?”日本人见面,常常说“给您添麻烦了,请多指教!”一个国家的人的日常对话,可以反映出国民最关心的是什么。
中国人最多的在讨论什么呢?小融觉得,不分男女老少,只有房价高低、买不买房,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可聊的国民话题。
跟每年春节才见一面的亲戚不知道说什么?说房价。怎样跟第一次相亲的对象打破沉默?说房价。跟久违的老同学聊什么能迅速拉近感情?说房价。但你是否也曾和小融一样,对此有些不太舒服:感觉自己的人生被迫与房子绑定了。
人生就像一个天平,左边放着我们的生活经历,右边放着用来衡量这些经历的砝码。有的经历是如此重要,一旦被加到左边,右边就必须放上一个大砝码,比如高考。有的小事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但它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比如第一次搭积木、学会骑自行车、给同学讲一道习题、给同事修一次电脑……这些五彩缤纷的小事累积起来,砝码的重量可能远超过几个大砝码的重量。
房地产的崛起让这个天平变得不平衡了。每个人对人生经历都有衡量,衡量的办法就是记忆。如果这件事能长久地被自己记住,那么,它理应匹配一颗较重的砝码。难忘的初恋、第一份工作,这些都可能影响人生今后的走向,所以我们难以忘掉。但房地产有它特别诡异的特点。
买房的经历,并不属于给自己带来幸福或伤心等重要情感体验的活动,购房人纯粹是在做利弊权衡,这样看,买房不过是一场比较大型的购物。房价作为外部存在,它也并不是像努力学习就能考高分、拼命健身就能减体重那种自己可以控制的事,它与个人主观感受之间缺乏紧密的因果联系,房价跟菜价并没有本质差别。
因此,天平的左边,当我们放上了“买房”这个经历,天平的右边,会被添上一个我们并不希望看到的巨大砝码。天平倾斜,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受自己控制,而被“买房”裹挟。而且,“房价”非常淘气,他就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人,不经我们允许,随意拨动我们人生的天平。一会儿,他把左边抬高一点,一会儿,他把右边抬高一点。而我们呢,则要提心吊胆的,为了保持天平的平衡,追赶房价。
本来,房地产不应该在人生里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它虽然挂钩每个人的基本住房需求,但就像厕纸一样:有的人用3层厕纸的,有的人用2层厕纸,有的人用原浆的,有的人用再生的,但无论你的厕纸是什么样的,没有人会将此拿出来与别人说。
为什么房价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呢?因为,很多人陷入了没有厕纸的尴尬!被这个淘气包惹坏了情绪的人,心态失衡,看到别人买的房子涨了好多,而自己没有,就好像自己没有了厕纸一样。不仅房子成为了必需品,投资房价享受别人羡慕的目光、收获上涨的收益,也成了必需品。所以,小融觉得,每天聊房价,也是挺尴尬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