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份的央行信贷数据出炉,我们发现靠提高居民杠杆来企业高杠杆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
7月份的数据显示,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4773亿元,大幅度低于预期,居民杠杆的潜力挖得差不多了。而与此同时,房企杠杆在8月份则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房企拿地更加激进,刚刚创造中国地价新高的融信地产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家企业花了110.1亿元在上海拿了两块地,而这家房企的年销售额不过300多亿元,买一次地就花去年销售额的1/3!而且这家房企的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其在2012年到2015年的四年时间里,负债率分别为86.7%,91.8%,96.7%和85.4%。
闽系房企的激进是出了名的,阳光城不就刚刚在福州创造了4万+的楼面价么?不过在时下的房地产行业,激进的房企可不仅仅是闽系房企,一向稳健的雅居乐在熬过财务困难期后立刻在广州制造了一个地王,而据了解,接下来广州还将有多宗地块出让,对于房价稍低的广州来说,未来地王的出现将是大概率事件——北上广深,只有广州的房价上涨空间最大。
房企杠杆的大幅攀升一方面是因为优质土地的确稀缺,二是因为现在房企手里资金的确不少,上半年房企业绩普遍飘红,这也刺激了房企扩张欲望。
房企激进拿地让调控目标成了“镜中月水中花”,政策本来希望降低房地产供需两端的热度。不过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土地市场基本上是“刚性需求”主导的,要么不卖地,要么卖了就是地王,这几乎不给政策以任何迂回空间。
当然,地还是得卖的。不卖地,ZF工资该发不出来了,地方GDP该萎缩了。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能继续靠卖地发大财的地方并不多了。资本也并不是通吃的,它只会选择它认为可以高价吃进的土地——他们通常位于一二线城市和一些东部三线城市。
房企看准了当下政策的困境,所以制造地王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不断制造地王才能维持市场对房价上涨的信心,而这不仅是房企愿意看到的,更是银行和ZF愿意看到的。这也是一种策略,不过是一种另类“投机”策略罢了。
现在唯一难受的是购房者们,他们正在被架在火上烤:不买房,如果未来房价上涨,结果是财富缩水;买房,如果房价滞涨或下跌,负资产的风险就非常大。所有人都已经被房地产这艘“永不沉没”的大船给绑架了。关键是这艘船真的是“永不沉没”吗?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