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尿了,古时候的房地产也这么让人操碎心啊~

发布日期::2016-09-03浏览次数:193

摘要:当今的房地产,可谓是光怪陆离,谁都不一定能看得通透,更别说能否预言未来房地产走向了,也许这个泡沫像加拿大的楼市一夜之间就破了也不一定。房地产的起起伏伏关乎大部分民生,也牵动着地产人的心! 但是你别说,这房市自古以来都牵动不少人的心啊 ——关于房地产经纪人的 房子本来就是很贵的东西,自古以来对于房屋买卖都是很慎重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经纪人这个职业,互相之间买房卖房凭什么互相信任呢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 全靠毒誓 2900年前,也是被记录最早的不动产交易之一,周厉王为扩建王宫,买下一个叫鬲从的

当今的房地产,可谓是光怪陆离,谁都不一定能看得通透,更别说能否预言未来房地产走向了,也许这个泡沫像加拿大的楼市一夜之间就破了也不一定。房地产的起起伏伏关乎大部分民生,也牵动着地产人的心!


但是你别说,这房市自古以来都牵动不少人的心啊


——关于房地产经纪人的


房子本来就是很贵的东西,自古以来对于房屋买卖都是很慎重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经纪人这个职业,互相之间买房卖房凭什么互相信任呢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


全靠毒誓


2900年前,也是被记录最早的不动产交易之一,周厉王为扩建王宫,买下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周厉王派人对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的,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


嗯,这是个很毒的誓。


当时没有中介经纪人,为证信誉,全靠毒誓。当然有一句说一句,那个时候的毒誓还是蛮管用的,毕竟都担心自己被祸害。


所以胆子肥的,可以大胆的用毒誓起价,绝对赚得多多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轻资产运营了


但随着秦汉时经纪人鼻祖赵满的出现,中介也开始了发展。然后南北朝,中介各种乱象,信息不透明,索取差价(是否和现在很像?)。


然后到了唐宋,政府看不下去了,规定买卖房屋必经中介,经纪人是公务员,行为受到约束,也就是说必须持证上岗。这种治理模式挺好的,起码现在我们做房地产中介也没几个人有什么证,都是租的


然后到了明清,可能觉得这钱太好赚了,而且自古以来政府对于商人都是最看轻的,所以政府严律,经纪人如弄虚作假,监禁10年(放到现在会有多少菊花残?)


然后到了民国,史上最文艺的经纪人——徐志摩。出现了


按照道理来说,徐志摩的收入已经很高,当时每个月的稿费收入在600元大洋,要知道当时普通老百姓每个月大概赚9块大洋,而上海市长当时的收入是300大洋,所以徐志摩的收入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但是奈何徐志摩爱谈女朋友,让他精尽也让他金尽,所以徐志摩出来做中介了。当时中介的点数其实和现在差不多,上下共收2.5%,但是徐志摩为了着急赚钱,居然出台只要1.25%就可以了,这特么和现在的互联网中介抢地盘是一样的道理啊


但是哪怕这样,一单生意徐志摩就可以赚到400大洋,顶过他半个月的稿费啊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没情绪码字了,好想去做中介啊




好了,然后再和各位聊聊开发商这个角色


有土地买卖,就应该有房产商开发。那么,最早的房地产商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是否这时候就已经有了开始琢磨着从房地产中谋取暴利的商人呢?


如果我们所说的开发商指的是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那么中国古代肯定是没有这样的开发商的,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企业,而且在古代都是自建房,房地产市场主要还是以二手房买卖为主,也不存在产权年限一说。


不过到隋唐时,倒是有人专门开发商铺,盖好之后,或租或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算是开发商。有个叫窦乂的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个人非常传奇,他生在陕西,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爹娘,无依无靠,跟着舅舅一块儿生活。他舅舅住在长安,是个公务员。窦乂早先做一些小生意,后来赞了80万钱的身家,于是开始向房地产行业进军。


当时长安西市有一个废弃的化粪池,有十几亩,闲置七八年了,一直没人买。窦乂把它买了下来,雇人填平,在上面盖了20间店铺,租给波斯胡人做生意,平均每天都收上来几千钱的房租。


所以当时,这位仁兄有一句口号就是:


给我一个化粪池


我就可以撬动这个世界


除了像窦乂这样的开发商,古代的开发商还有一些是公务员、退休干部等,甚至官府自己就是开发商。


但是这些开发商,全是兼职的!


因为在古代,很难靠房子吃饭。几点原因:


1、古代重农抑商。2、没有大的银行愿意给开发商贷款。3、政府不予许开发商囤地。4、战乱太多。


这么对比起来,咱们现在倒是符合让开发商快速发展的最好时代啊


好了,最后和大家聊聊购房者


有买有卖。说了这卖房的,再来说说买房的。难道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古代做官都难买到房!陶渊明白居易苏轼比现在的房奴还不如!


其实陶渊明官场不得意是性格使然,放在现在就像一个阳春白雪的文艺青年,自然人缘不好,清高归清高了,到辞职也没攒点钱,加上不懂理财,所以最后别说在南京买房子了,最后一家老小的吃饭都成问题。不得已在隐居世外桃源。




你以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真的想『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大诗人白居易可谓一路官运亨通,32岁做“校书郎”,级别正九品,每月工资16000钱,不算低,却仍买不起房。京城寸土寸金,房价贵得吓人,只好在长安东郊长乐里租了四间茅屋(还觉得租房子不好?白居易和你一样啊大哥!)


白居易后来攒了一些钱,在长安远郊,买下一处宅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房子。


同样是大作家,北宋的苏轼更惨,在京师开封为官多年,级别也不低,愣是买不起房子,儿子要结婚,只能借一位好友的房子办喜事。为了一圆房子梦,苏辙倾其毕生积蓄,买地盖房,快入土了才成为有房一族,真是太不容易。






点击播放
GIF/12K



好了,为什么买房这么难,因为那时候贷款买房太难


古代买房按揭大致有四种渠道


一、找当铺贷款


从两汉到民国,当铺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大中城市和繁华市镇,购房者缺钱了,可以拎着东西到当铺去,让人家估个价,然后按估价的百分之七十或者更低的比率贷 出钱来,并约好还款日期和利率,期限一到,一手把钱还给当铺,一手把自己的东西拎走。


其实对于急需贷款的购房者来说,这门槛太高。他们没房,拿不出不动产凭证。他们家里也不大可能有特别值钱的动产,要不然早变卖了凑成房款了,谁还傻呵呵地去当铺借贷啊。


二、找钱庄贷款


钱庄钱庄的一大优势就是贷款时可以不用抵押,只要贷款方能找到 实力雄厚兼且信用卓著的担保人就行了。如果贷款方自身信用卓著,能够得到钱庄的信任,那么连担保人都不要,就能从钱庄贷出钱来。


按理说陶渊明他们又是大文人又在政府当公务员,应该有实力和信用借到款子,为什么没有借贷买房呢?


因为


到明朝才有的钱庄


三、找印局贷款


印局是一种高利贷机构,和钱庄一样在明清两代盛行,所以陶渊明他们也没办法贷款。另外印局的金融产品非常单一,它只经营贷款,不经营存款,而且只经营那种分期等额还款类型的贷款。另外,鉴于印局不能吸储,其资金规模必然很小, 故此不可能提供大额和长期的贷款品种。


四、最值得玩味的『钱会』


『钱会』流行于清末和民国,参与者大多是彼此熟悉、有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的屁民。其业务形式非常奇特,需要举个例子才能讲明白:


六娃,宋慧乔,卢俊,薛之谦都是穷逼(打个比方),都想买房子,也没能力找印局钱庄当铺,咋办呢?想了个点子,四个穷逼组成『钱会』,搞了四届活动,就让四个穷逼都买上了新房:


第一年,六娃、宋慧乔、卢俊各掏一万给薛之谦,帮他买上了新房;


第二年,六娃、宋慧乔、薛之谦各掏一万给卢俊,帮他买上了新房;


第三年,六娃、卢俊、薛之谦各掏一万给宋慧乔,帮她买上了新房;


第四年,宋慧乔、卢俊、薛之谦各掏一万给六娃,帮他买上了新房。


如果钱不够,还可以多拉几个人来做一个比较大的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帮助所有人买到房子


回头算一算,四个人在四年之内分别都拿到了三万元的无息贷款,而且谁也没有吃亏(前提是期间没有发生通胀或通缩)。这就叫『钱会』。


严格讲,『钱会』不是一种金融机构,而是一种很有创意的金融互助组。


卢俊是浙江人,在我老家这种方式其实现在依然在市场上流通,当然为了保障最后拿到钱的人的利益,一般越后面的得到利息也就越高,而利息则是由先拿到的那几个人支付。


核心逻辑是互帮互助,然后能够推动的理由就是不着急用钱的可以未来得到一笔高于银行利率的钱,着急用钱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凑到一笔大钱


当然,这个逻辑的前提还是互相信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只在浙江某些区域可以流通,因为真的


全靠脸


总之在古代,就算当了官,就算流芳千古,你不努力,如果不适应官场,别说和现在富得流油的政府官员比了,到头来连现在我们这种屌丝都不如啊。




最后再聊聊古代人买房所看重的要素


一、地段


你是做官的,买房要买在离宫城、机关比较近的地方。你是务农的,买房要买在离城门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容易出去,到田地里面去耕作。如果您是经商的,买房就买离市场比较近的地方。


一句话,您买的房子离您上班的地方要近一点。


反观现在,上海工作你买在昆山,北京工作你买到通州,大家都被高房价逼急了,慌不择路。总之,买在离上班太远的地方,一个字




二、房价


和现在人一样,没啥好说的,一句话


别打肿脸充胖子,为了买个房子过一生结果强行把自己的一生搭上去了


三、周边环境


孟母三迁是个例子,为了孩子三次搬家,最后选了史上第一栋学区房,可谓用心良苦。不像现在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学习不好有网瘾就往『电疗狂魔』杨永信那送。


四、购房纠纷


其中有意思的是亲邻纠纷,因为古代卖房子需要自己父母兄弟姐妹街坊邻居隔壁老王都同意的。一旦有人不同意,告上衙门,那这个交易就取消。这点看来是要比现在严格很多,但是却非常人性化。


五、投资潜力


和现在人一样,房子能不能升值是古人们考虑的因素。但是放在最后一位,是说明古代人们对这个不是很看重。但是现在对购房者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吧。


好了,总结一下




看了那么多


我突然感觉


我特么太不懂房地产了


和他们比


我简直弱爆了


以上为正文


ps:本文来自杨六娃童鞋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然后这是一条自己的广告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