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这轮房价中起了什么作用?

发布日期::2016-11-22浏览次数:388

摘要:这段时间,我们发现,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因为曾经的一纸收入证明不再好使了。现在他们不仅要看我们的收入证明,还得看你婚姻状况有没有在近期发生变化,家里水电费、物业费或者暖气费有没有按时交,如果

这段时间,我们发现,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因为曾经的一纸收入证明不再好使了。现在他们不仅要看我们的收入证明,还得看你婚姻状况有没有在近期发生变化,家里水电费、物业费或者暖气费有没有按时交,如果你在这些方面稍有瑕疵,贷款额度缩水或者拒贷都是有可能的。

表面上看,商业银行是怕放出一笔坏账,但这可能不是他们的初衷,换句话说,他们收紧贷款也是不情愿的。在刚刚过去的这轮房价过程中,银行赚得最多。

这里姑且放出一张图,虽然不能直接与房地产挂钩,但在实体羸弱的当下,来自房地产的贡献显然不能忽视。

商业银行玩得是“钱生钱”的游戏。他们在货币的制造方面要高明得多。

说实话,都说房地产是货币现象,但把房地产变成货币现象的是商业银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购房者A向银行B贷款100万,用来买开发商C的房子,开发商C将这笔钱存于银行D的账户中,银行D又可以用这100万存款再次放贷。

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100万”已经被重复利用了两次,而这都会计入货币总量。这个例子是可以一直循环下去的,货币的总量就是这样被不断扩大的。

即使控制基础货币量,但商业银行却不会主动去控制放贷,因为这样等于放弃利息收入。

这些年,我们产生了多少货币?

基础货币方面,从2008年到2016年8月,我们的yang行总资产从19.9万亿增长到33.4万亿,不到一倍,而2016年8月份的M2却高达156.万亿。从年均增长率来说,基础货币的膨胀速度远不及M2的膨胀速度,前者8年间总共才增长了67.8%,而M2则保持了年均16.6%的增速。

M2的快速增长,跟商业银行有直接关系。商业银行、居民、企业存款三者之间的合作和流动使得货币总量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翻了很多番。

商业银行从房地产行业得了不少好处

总之,实体放缓的时候,银行要保持放贷量,就必须寻找新的债务方,宽松的信贷环境让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大量资金,拿地不差钱,有的开发商自有资金甚至不到10%。

ZF提供可供交易的土地,开发商提供可供交易的商品房,银行提供资金,然后这些资金在不断被复制,计入总体货币。这是一个单向游戏,一旦停下来,谁都不讨好。

这个流程得以继续下去的前提是房地产必须继续涨上去。所以我们看到近日有多家开发商争当“包租婆”,去抢北京的几块地,这个行业的标杆不倒下去,盖房子和买房子的才有继续配合炒高楼市的勇气和动力。

实际上从数据中,我们也能够看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全面趋冷,仅限于涨幅的回落,而房价的回落却寥寥。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回落的仅为7个,同比回落的也只有6个。

所谓的“金融空转”可以理解为当前商业银行以房地产为媒介反复制造货币的过程。实体信贷需求的下降,房地产越红火,交易越频繁,货币被创造的就越多,商业银行赚得越多,越有放贷的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源源不断的资金正在演绎“解套”和“入套”的这两出戏。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