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像人,不管你曾经有多深厚的积累,都必须有一张惊诧世人的名片。很多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人,为什么不能在公司成为红人,为什么就让人感觉差着一截呢?是气场不够大,还是能力不够强?
万事俱备,就差一个成名作
有一些明星,多年来在演艺事业上一直勤勤恳恳,曝光率相当高,角色不是男一就是男二,观众很喜欢,圈内人员也很好,但他总是不能被称为“当红巨星”。因为观众总是找不到一部电影,说“这部电影缺了他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部电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所谓“差了一口气”,说得就是当年的刘青云与张家辉。直到他们各自遇到了《我要成名》与《证人》,这两部电影让刘青云和张家辉真的成了当红巨星。此后,不管是接片还是面对媒体,他们的气场真的是完全不一样了。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同样的道理,要想在全球打响名号,必须有一张拿得出手的城市名片。你说你是古都,曾经有多辉煌?没用,好汉不提当年勇。北京和上海是全国前二的城市,但那是咱们在家里自说自话,拿到全世界范围看,人家根本没把咱当回事。要让世界知道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举办大型国际活动。
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被当作名片。地方性的活动,如亚洲运动会;特定群体的活动,如世界石油大会,这些肯定都是不够资格的。北京举办了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4年的APEC峰会,上海举办了01年的APEC峰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只有这种全世界范围参与度极高或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极重要作用的活动,才能获得高关注度。
杭州并非是博鳌那种开会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小城。杭州不仅是六大古都之一,当代的经济发展也一直紧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杭州曾获2009年度中国“重要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大奖。2014年杭州承接了17个国际性会议,位列中国大陆城市举办国际性会议数量前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就像考试一样,这些数据的堆叠,显然属于“基础分”,而要想一举成名,还必须拿到选做题的“附加分”。G20就是那一道选做题。我们不知道中央在考虑由哪座城市举办G20时是如何权衡的,但杭州之一定是卯足了力气主动争取的。
在公司里,有了任务应该积极争取,而不是躲着任务。做不好,总是比没做过强,一旦做好了,你过去默默无闻的点滴积累就都会成为领导眼中的闪光点。
工作需要积累,但不能只有积累。很多人在事业上遭遇“瓶颈”,就是因为缺少“爆发点”。有时候,做了许多80分的工作,不如做一件100分的工作效果更好。当你发现,做了好多工作但没有取得应有的回报时,你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在做重复性的没有进步的工作了。
旅游胜地办盛会,才不是为了观光
历年的G20首脑峰会举办地如下:
2017年:德国汉堡
2016年:中国杭州
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
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
2012年:墨西哥洛斯卡沃斯
2011年:法国戛纳
2010年11月:韩国首尔
2010年6月:加拿大多伦多
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
2009年4月:英国伦敦
2008年:美国华盛顿
从历史来看,举办国际盛会的城市,大致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久经考验的老兵,把重任交给他让人放心,如伦敦、多伦多、首尔、圣彼得堡、汉堡这种各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另一种,是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新兵,如戛纳、洛斯卡沃斯、布里斯班、安塔利亚等小城。选择小城的理由真的是媒体说的风景、气候原因吗?
短短几天的会议期间,各国首脑除了在酒店里就是在会场里,你以为各国首脑真的在乎城市空气好不好、风景美不美?
当然不是。首先,选择小城市的理由是方便。各国首脑做客,要调动的安保太庞大。如果城市人口少,安保就相对容易。其次,选择旅游胜地的理由是交通与酒店设施完备。会议期间,需要满足媒体记者和各国随行队伍的住宿需求,交通又要方便大家出行,一般的小城市有难度,而旅游度假胜地常年接待游客,有良好的迎宾条件。最后,也可能有中央平衡各地发展的考虑。北京、上海能力当然强,但也不能把好资源都给一个城市。因此,杭州二线城市的翘楚,综合以上三个原因,就拿下了举办权。
在公司里,或者做个全才多面手,或者要有独当一面的本事,懂得多的人不一定总会赢,懂得少的人只有懂得精,一样有机会出头。“大而全”固然是一种优势,“小而美”何尝不是另一种优势呢?
瑞士,身处欧陆豪强之间,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资源并不丰富。但人家专心发展精密手工业,钟表工艺领先全世界。你手里的资源可能比别人少,但这不一定是坏事。资源多的,可能会盲目地在各处投资,分散了精力,浪费了人力财力。而资源少的,就可以专心利用好手里的资源,深入一个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杭州不是一天建成的。旅游名城,说打造就能打造出来吗?不可能,那其中必然有历史的积淀。工作,不能只顾“勤勤恳恳”,要学会灵活、学会变通,但要想更上一层楼,必然少不了日积月累的勤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