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最近挺大一件事就是
郭德纲和曹云金两个人互爱互杀了
我看不少人谈论过这件事,不少人谈论的特别玄乎,感觉有点夸大的成分,卢俊也插一嘴和大家聊聊。其实这件事从经济学角度非常好解释
我很喜欢一部文艺冷门电影《绿茶》,姜文和赵薇演的,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世道,哪有什么好人坏人,大家都是买卖人而已
这句话用在郭德纲和曹云金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郭德纲要做德云社,一定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红而已,他已经是相声界最红的那一位,做德云社一定是想做一个公司企业或者说有一定规模的团体,而曹云金曾经是这个团体内最强的IP
他们两个人的斗争
本质上是IP和企业的内部抗衡
也许从生意的角度,可以更加容易看清楚
这样相斗的剧本,最好的翻版其实就是娱乐圈,一样是企业,一样是IP,而且利益冲突更加明显
能够把娱乐这件事做到极致的,大概属于韩国或者香港
但是我们想想,韩国为什么唱歌容易捧出唱跳团队,而演戏容易捧出小鲜肉,其实这个是有内在造血机制决定的
唱跳团队的走红,核心是他们整个机制非常精准的选好了搭配什么样的人以及用怎么样的画面呈现,这一套逻辑规律就可以保证走红。
而这个环节里,选人以及让他们做什么事情就是关键,关于这个团队里人是谁其实并不重要。所以他们一点都不担心单飞,不少女团甚至定期换人,核心逻辑是他们在这个行业的垄断+合适的机制+源源不断的人员储备
机制结构让他们有恃无恐
之前韩庚回国后说在韩国签订的非正常待遇的合约,核心也是这个逻辑,失去了韩庚,super junior还是super junior,而韩庚回国后,好像离唱歌越来越远,只能依靠所谓的人气接偶像剧了
同样的每次小鲜肉红的一定是红那个角色,都敏俊的知名度一定大于金秀贤,而且伴随着太阳的后裔崛起而带红的宋仲基,最快程度的就把金秀贤掩盖了,不得不感慨韩国娱乐圈机制的力量
一样的tvb也是这个道理。TVB的下滑是电视这个载体的下滑,但是他们从来不害怕演员的消失,因为只要编剧在团队在,造出一个偶像不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说到头,韩国造了那么多个人IP,但是依然可以把娱乐行业做大,核心就是他们拥有成熟的锻造模式,演员说的直接一点,真的就是戏子,完成定向的工作而已。体制决定了韩国娱乐圈或者香港娱乐圈会更加正规化
但是我们最缺的其实就是体制这个问题
反观中国大陆的娱乐行业,为什么我们看到明星或者演员更加强势,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样成熟有效的娱乐打造体制,
我们没有很成熟的编剧团队,没有很好的经济公司,甚至没有很好的娱乐产业,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依赖明星来产生收益。
这个时候IP的个人地位就会上升到最高,这也是为什么类似于陈坤、范冰冰等明星都成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道理很简单,明星个人就可以产生足够的收益和产业,他完全没有必要为别人卖命了
当然,这个逻辑也有问题,当我们没信心在其他地方投入,只能押宝在明星身上的时候,也是那些大制作的烂片产生的时候,《封神传奇》就是一个标志,这么多影帝,却是我这几年见过最垃圾的一部烂片
所以,你可以理解,华谊为什么要大力扶持新锐导演的原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扶持新锐导演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了有备无患,防止冯小刚野心突然膨胀或者防止冯小刚突然出现意外
所以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或者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就一定不会押宝在一个IP个人上,因为这么做风险太大
你要知道人是有七情六欲而且会犯错的,互联网背景下万一哪个个人出现点问题,瞬间就把你所有团队就打垮了
这个是往坏里说的
往好里说,一个个人如果太强大,掌握企业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那这个个人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企业受制于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往后就是各种恶性循环。
之前冯小刚在自己微博下感慨要退休,华谊的股票瞬间跌停,这个就是赤裸裸的证明
所以总而言之,对于娱乐行业,企业和明星IP一直保持非常微妙和暧昧的关系,希望明星可以在自己这里红,但是又不希望他们太红,大概就是这个关系
企业不是个人,无法从头再来,所以他们必须做好万全之策
如何降低明星IP带来的威胁呢
其实模式也很简单,就是让这个企业在行业里拥有绝对的垄断,我如果有最好的编剧团队,最好的导演团队,最好的经济公司,你这个明星离开我这里之后在其他地方就拍不出好东西了,那么明星造次的可能性也就会降低很多
这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那我就再造一个新的明星,而且比你更红,抢你的饭碗,让你最快程度消失在这个圈子里。
这个说起来很难听,但是的确是不少娱乐公司在做的事情。
说的简单点,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里,掌握议价权的通常是营销力最强的那一方
说到这里,也许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郭德纲和曹云金会撕的如此厉害。
首先对于相声来说,其实他的人的矛盾是最大的,因为他很难形成细致的分工。电影电视都有人负责编剧有人负责导演有人负责演出,而相声就是两个人,平时想段子,想好之后出来说,没办法分工就等于更加依赖个人,甚至是强势个人,因为只有强势个人才有可能撑起一个平台
但是另一方面是,如果这么一个人成为了独立IP,他其实是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管他有没有这么做,对于一个团队的老板郭德纲,肯定有这样的担心。内心一定会想哎呀段子都是他想的,演出也是他演的,那么他完全就可以出去开专场了啊
对于郭老板来说,他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可要管理他们手下四百多个说相声的,要让他们稳定和谐而且一个方向为德云社卖命
所以郭德纲后面要做的其实就是一条路,就是必须要让德云社成为这个相声圈子里的绝对垄断
所以你看郭老板的微博,很多时候都是在对外传递这个消息,就是自己的演出非常爆满,这一点和其他相声社团形成极大的反差
换句话来说,离开的人可以去其他地方发展,但是相声这一块你不能做大,你做大了我的德云社就会埋下一个炸弹,其他人就会有蠢蠢欲动
让出去的人没饭吃,这样他才能管住自己现在的手下
只有出去的人在外面混的不好,郭德纲才有可能管住现在的团队,让所有的人消灭蠢蠢欲动的火苗
说到这里你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郭德纲一定要拍死曹云金了,也许他们之间根本没有深仇大恨,但是如果曹云金在那边自己开相声社团,而且过得很好,那么他就是一颗埋在德云社的定时炸弹
然后这么说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岳岳会这么臣服于郭德纲,第一在准备捧红岳云鹏的时候一定有过纸面协议,第二郭德纲选他也是因为他愿意被臣服,就这么简单
如果哪一天,德云社可以让团队分工更加细致,演出的和写段子的是完全两拨人,那么我相信团队的矛盾就会降低很多,这是我的良心建议
所以郭德纲和曹云金的矛盾,说到底其实是个人IP和企业发展融合度的问题。相声圈或者娱乐圈这个行当决定了他们目前只能这样的发展模式,如果换做你坐在郭德纲的位置,也许你下的手会更狠
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在其他行业里发生
理由也很简单,其他行业还没有个人IP概念,能红的多半就是一家公司的老大,所以矛盾也就没有开展
其实房地产这个行当,是非常适合轰出IP的,理由也很简单
房子这个东西大家很关注,而且人人都要用,但是中国房地产整体水平还是很差的,基本没什么研发
所以如果出现一个强势个人,是非常有可能造出让人惊艳的产品的。
这样的IP锻造理念其实和乔布斯一样,在所有手机都是一般般的前提下,出了一款惊艳的产品,然后乔布斯的个人IP也就打造出来了
但是说来也奇怪,房地产行业好像是最忌讳强调个人IP的,有过几个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有一个闽系开发商,一个项目要做新品发布会,一切流程都OK之后,那天项目总居然临时说要取消自己发言的环节,问他核心原因,他说:今天集团老总在,他不想让他们感觉自己很抢风头的样子
后来这个项目总自己坐在台下,一个入行二十多年,操盘无数的地产人,居然在台下瑟瑟发抖
中国最大的开发商万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城市总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三年之后就一定要走人,名义上说是各个环节历练,但是内部有人说,是为了防止个人在一个城市扎根太深权力太大
而对标房企里那个最强IP,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这么一个人:宋卫平。宋公的个人光环在2010年前后烘托到极致,甚至在融绿闹矛盾的时候,不少融绿项目为了快速去化,直接打出宋氏操刀项目作为卖点销售,可见宋卫平的个人魅力在业内和客户中是多么的强悍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依赖强势个人的房企,发展之路也不是很顺,绿城后面遇到的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没有人制衡宋卫平导致了后面企业的恶性发展
然后慢慢的发现,那些过去非常执迷于烘托个人IP的企业也开始弱化个人形象,最典型的应该就是恒大了,那一张爱马仕的照片就够他们品牌部烦恼了,据说出来一次就要删掉一次,这是铁令
没人做过一个专门的分析,所谓的个人IP和企业的融合度有多高,但是就目前来看,企业里如果强势IP太多或者太耀眼,一般都走不长,而那些依靠机制取胜的公司,最后反而有可能成为一个百年企业
说到这里你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IP在互联网时代才会大行其道
核心逻辑也是在互联网里,没有那么多组织架构和企业逻辑,个人可以最大程度的释放自己。年轻人愿意在互联网里创业,也不是什么敢不敢闯,核心也是因为在传统公司永远是小角色,而且永远看不到冒头的机会,反正试错成本比较低,可以尝试一下
大概如此,反正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所以总而言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创业之人出来闯荡多少怀揣着一个个理想,但企业做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抹杀人情。这是这个社会给我们埋下的天然选择题
互联网好像现在给到我们一丝喘息的机会,但是未来如何真的不知道
希望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基业长青,希望所有的IP都可以可持续发展。相爱相杀的场景可以少发生一点
还是那句话
哪有那么多爱恨情仇
大家都是生意人罢了
以上为正文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然后这是一条自己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