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杭州最长的一条道路是哪一条吗?
莫干山路想必是众多人首先会浮出脑海的道路之一。它,南从市政府的环城北路起始,北通余杭通益路,甚至延伸到瓶窑,横跨拱墅、余杭两大区。莫干山路原先不叫莫干山路,而是叫京杭国道。
1916年,孙中山来到浙江,在杭州作了题为《道路为建设着手的第一端》的演讲,于是浙江启动省道建设计划,1928-1929年杭长线贯通,起点为杭州小河。这是浙江与邻省贯通的第一条公路,也是中国首条近代意义上的省际国道,从杭州到南京,打开了新的通路。1932年,取南京、杭州各一个字,定名为京杭路,又称京杭国道。听这名字,就知道它其实并不在杭州城内。
1964年拓宽,更名为莫干山路。
这些名字曾经出现在莫干山路上,华丰造纸厂、张小泉剪刀厂、杭州热电厂、蓝孔雀化纤厂、杭州灯泡厂、万马药业,无不见证着莫干山路的历史变迁与传承。
如今的莫干山路已经不同往日,它是绿色的、宽敞的、未来的,过去的,富有事故与朝气的。
几天前,小编带着几分激动、几分期许,骑行了整条莫干山路,沿途看到的变化和美景,以及一些主题景观分享给大家。
小编由南向北走,遇到的第一个路口景观的是莫干山路的小山丘。它的外形像两个从草坪上堆起的山丘,较高的山丘是由中英文的立体莫干山路牌堆起,较矮的山丘则是由莫干山工业产业带历史文脉地图堆开去。通过内置灯光,在夜晚呈现开门效果,象征城市迷宫入口。
在莫干山路余杭塘路口,有一个琴声袅袅的主题景观作品,以竖琴、大提琴、圆号为主题,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杭州这个国际化城市环境美、心灵美,用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把音乐和美丽传递四方。
在路口对面,一侧墙体上,也有一个名叫家园如画的景观主题墙。它源于G20峰会LOGO进行设计,反应杭州三潭印月以及春天柳树桃、夏天荷花凉亭,以一副画卷的形式展现,旨在一个画卷般美丽的城市喜迎世界各国朋友,也将一个画卷般美丽的城市展现给世界。
现在的莫干山路经过半年多努力,焕然一新,10公里开放休闲景观带和10个小广场内,匠心独具的艺术小品随处可见,新莫干山路,宽敞亮堂,有颜值,有内涵。
昔日的北大桥相对而言沉默寡言、毫无生气,而如今的北大桥花团锦簇、不仅时尚还富有时代感。老远看到的那根标志性的大烟囱,就能回忆起往昔的一幕幕。
如果你沿着莫干山路由南向北走,你会在离北大桥不远处的一个小公园里,发现一把特大号的张小泉剪刀。这款剪刀最经典,它的名字叫“镶钢锻打民用剪”,手工锻打主体,刀刃口镶嵌钢片,刚柔相济、样式经典等特性。
当你走到莫干山路古运路时,你会发现一个名为蜕变的景观作品。它是一个见证历史变迁的作品,利用老工厂回收的旧齿轮、机器零件以及银色钢管组装在一起,静静的阐述。从1922年华丰造纸厂为第一家落户莫干山路的企业,2016年莫干山路沿线工厂搬迁,实现城市结果转型升级,宣告从工业之城到活力之城的历史蜕变。
在“蜕变”对面的公园里,你会发现一座特红的微缩版热电厂,作品名字叫“动力之源”。杭州热电厂成立于1984年,是当时我国长江以南第一个联片供热站。热电厂建成后,以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为己任,发挥集中供热的优越性,为杭州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和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该厂于2009年关停。
还记得在莫干山路上的公交电车公司吗?现如今变成了3万多平方米的花海,还有一座风车房及六个大小白。没到小编下班路过时,总有一些市民驻足拍摄。
在莫干山路方家塘的公交车站后,有没有发现一座厂房?一个老旧的路灯,和几张老式的座椅?据说那是根据之前的华丰造纸厂还原的部分,站在厂房门口拍几张文艺范的照片是不是会很有感觉呢。
不知不觉,已经快到北站,离花园岗公交站不远处,成片成片的树林,看着就像是一片片白桦林,听说在这个公园里,一到晚上就会有市民在公园里唱歌跳舞。
接着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个钢结构的时空隧道,但没有超时空感,反而有种精灵穿梭于城市的感觉。如果到了晚上亮起了灯,我想当一对情侣走在这走廊时,情景一定会非常美。
或许是我方向走反了,应该不是由南向北走,而是要由北向南走,因为我在石祥桥路口发现了一个秘密。一片巨大的叶子,上面写着莫干山路绿道,或许这才是整条莫干山路绿树林荫、公园纷繁的源头或起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