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
帅锅一勺君正在辛苦码字,截稿日就在明天。间隙,就刷刷朋友圈,逛逛微信群。
看到一些同行制造的新闻事件,大家过的貌似都不如意,灵感突如其来。
我给出一个问题清单。如果我说这些问题,地产巨头们也正在努力地求解,你会同意我么?
一,北京万科,永丰地块与小米合作黄了,以后咋办?
按媒体报道,北京万科本来想在北京海淀永丰两个百亿级地块上,在政府划定好的政策空间内,与小米、腾讯、百度等一批技术公司来一场高难度的合作开发游戏,但是据媒体报道说,此事被媒体搅黄了。
大家都在等着看刘肖如何出招破局。他的观众里一定有很多地产同行,也有很多领导,同行等着抄袭复制,领导等着判断此路是否畅通。
现在,如果这个合情合理合法、充满想象力的方案黄了,刘肖还能想出下一个周全之策、皆大欢喜么?
这种想象力被偏执舆论挥霍一光,一勺君为刘肖感到遗憾。
二,上海龙湖核心骨干集体被清洗出走,被媒体再一次跟进曝光。
我不关心八卦,只关心上海龙湖何时能够选出一位可以待得更长久的主帅,甚至培养出一位立足上海、能够为龙湖闯出一个第二总部、甚至有资格问鼎总部的高层人选呢?
不过,从目前看,确实有点难。
钱与人的命根子都捏在总部的手里,上海龙湖要想有所作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下一块土地在哪里?
中国地产职场的规矩是,资源配置投向与人身关系密切成正比。
木有土地,就木有票仓;木有票仓,就木有业绩,就更木有邀功争宠的资格。可是,木有关系,木有站队,就木有土地。
正可谓,一块土地见人心,两块土地见战略,三块土地见政治。
三,一个微信群里,有人在吐槽华夏幸福欠了自己一笔款项,三年有余,仍未兑现。
这种谈资,一经抛出,必然激起各种版本的同仇敌忾:今天,我们都是被欠款者!
我却只关心一组问题:
1,华夏幸福是中国楼市最完美的政策套利者么?
2,华夏幸福为何只在环京市场玩的转,一出河北,便饱尝人间酸甜苦辣?
3,华夏幸福如果不能全国化,它在河北的成功,能够证明它是一个模式而非孤例么?
4,华夏幸福在雄安新区的土地意向储备,对它而言,究竟是机会还是不定时炸弹?
5,华夏幸福如果不能在粤语市场、苏浙市场验明正身,当下1040亿元的市值谁来支撑?
四,绿地不要笑。近来京沪两城,商办整顿风波骤起,愈演愈烈。你遍布京沪两地的大量销售型商办物业,究竟如何变现?
如果不能顺利变现,你在销售排行榜中的地位排名怎么办?难道座次排名只是阶段性政治需求?
想当初,排名第一,超过万科,是你成功上市的一张底牌。可是,步子大了,容易扯住蛋。
当年纵情一跃,超万科一个身位,结果留下诸多后遗症。如今,上市过眼云烟,不再需要强颜欢笑、自我证明,就可以很潇洒地说一句:当年也曾大哥过!?
请确保心态不要太好。
在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里面,座次排名很微妙,手握一张好牌,就不能慢,太慢了惹怒股东,就容易出大事,比如当下的远洋,比如不远处的绿地。
最后,你们还有什么好玩的不开心话题,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