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自3.17调控政策出台后,满月有余,来自市场的数据正在显示楼市“一夜变天”。
3.17之前,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是谁的房子涨了几倍。此后一个月,楼市的新闻都与新政有关,调控组合拳不断落地。
20天12次加码调控,业内用楼市进入踩刹车阶段来形容此轮调控。
东城高房价区下跌5.4%
调控后(3.27-4.16)均价较调控前(3.6-3.26)北京市住房成交均价下跌2.2%。如果考虑到政策对价格作用具有时间滞后性,实际下跌幅度应该大于2.2%。这是链家日前发布的数据。此前链家还承诺拒绝炒房,提出业主委托30天内涨价不予推广。
而同样的数据来源显示,北京13区中有8区均价出现下跌。东城区下跌最为明显,跌幅达5.4%,西城区下跌3.8%。此外,地处五环外且前期成交活跃的小区价格下跌明显,跌幅超过3%。
一位和小V相熟的经纪人李先生这样描述道:“现在着急出售的业主价格开始下降了,其中内环下降得更明显,比如内城10多万元一平米的房子。但6环左右的刚需房,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种种迹象表明,二手房价格下跌似乎已不容质疑,但这并不是市场的全景。如今,高附加值的泡沫在被挤出,但刚需的价格依然坚挺。
小V以为,如今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因调控政策作用下,需求少了。经纪人李先生称,现在换房的业主很少,首付提高,换不起了。但是购房需求还是有的,只是很多人不着急买房,而是观望。因为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不好,都在等着看房价是否能降。
交易量缩水明显
“近一个月,我们店就成交了一单,还是之前退单的客户。“经纪人李先生用这个例子向小V说明市场冷到什么程度。
链家的数据也表明了调控效果显著,近三成的楼盘调控后无成交 。对比调控前后,核心500盘交易量下降74.9%。最近一周(4.10-4.16)链家成交692套,为2016年以来除去特殊长假以外的最低值,不足调控前高峰水平的15%。
与二手房相比,一手房楼市销量并未受到重挫。3.17政策虽然严厉,但相比9.30政策后的36%跌幅,销量仅降12.6%。这不仅仅是因为购房者对调控有了免疫。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一手房供应量下滑的幅度远超成交量,一方面是因为主管部门严控定价造成项目被动推迟入市;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开发商主动惜售规避市场风险。一手房的供不应求,让购房者感觉无房可选。
无房不欢的时代正在过去
在数据走低的同时,小V也看到周围人群的变化。小V有个好友群,都是昔日的同事。之前,每天谈论的话题都与房子有关,无房不欢,但自调控以来安静了许多。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股市能否迎来新一轮牛市。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小区底商的中介经纪人明显少了很多,其中很多机构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内部培训。比如中原地产,今天在总部举行“薪火训练营”的封闭式培训,参加培训的经纪人电话无法接听。无独有偶,当小V向链家一位经纪人了解市场情况,据称也在培训中。
每次市场下行,房地产公司及经纪机构都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内部人员素质培训,为市场上行的时候打基础。
据一些经纪人私下估计,至少要等1到2个月后,市场才能回暖一点,但是回暖的程度有限。
不过郭毅的观点却稍有不同。郭毅认为,北京最庞大的刚需人群,被新房抛弃、被商住拦死,只能在二手市场争取上车的机会。此外,北京的改善族们,因为新房被限价、二手价没怎么跌,正在尝试着进入市场。
后市短期不乐观
北京调控政策力度虽然远在其他城市之上,但是北京市场反映的也仅是此轮调控的缩影。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截止日前全国40大热点城市市场成交量跌幅超过5成,3.17调控影响远超过2016年的9.30调控。
对于后市,小V不想妄加断言,引用一些大腕的观点,以窥一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影响,有可能在4月份以后陆续显现。下一阶段房地产成交面积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链家成交数据和市场调研均显示目前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前期卖方强势的局面得到缓解,价格单边上涨的势头被遏制,市场预期正在逐步趋于冷静。目前北京二手房价格已处于平稳状态,未来随着政策效应释放房价将可能出现下跌。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本轮政策调控之后,3月份的火热势头已经被抑制,会进一步制约购买力有限的人群入市。受此影响,预计二季度住宅市场表现将会极大受限。
最后,小V特别想引用郭毅的一句话:当调控踢走了投资投机,将市场还给自住需求,我们才能看清楼市的真正价值。
编辑:心机的小编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