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刊】建筑工来深打拼20年 出版30万字小说!

发布日期::2017-04-30浏览次数:476

摘要: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腾讯房产进入深圳两个建筑工地,采访了6位建筑工。他们中有从业30年的老建筑工,见证行业变迁,跑遍大半个中国;有大学梦碎后来深圳寻梦,将近20年复杂经历浓缩成一本书的工地“博士”;有的是大学毕业不久加入建筑行业的90后,希望找个理解自己工作的女朋友;也有年过60岁的老人……在工地干活,要能吃苦、能吃亏。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在无意之际倾听深圳建筑工的述说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邱华东 大学梦碎后来深圳 20年间出版30万字小说 邱华东来自川东大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腾讯房产进入深圳两个建筑工地,采访了6位建筑工。他们中有从业30年的老建筑工,见证行业变迁,跑遍大半个中国;有大学梦碎后来深圳寻梦,将近20年复杂经历浓缩成一本书的工地“博士”;有的是大学毕业不久加入建筑行业的90后,希望找个理解自己工作的女朋友;也有年过60岁的老人……在工地干活,要能吃苦、能吃亏。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在无意之际倾听深圳建筑工的述说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邱华东


大学梦碎后来深圳 20年间出版30万字小说




邱华东来自川东大巴山南麓平南县,参加1996年高考,拿到委培录取通知书,但因为家庭贫困,大学梦碎,于是朋友一起来到深圳。来深圳20多年时间,觉得变化特别大,高楼越来越多,城市软实力也在增强。


除了在2003-2006年期间进了三年厂之外,邱工其余时间都在建筑工地,曾参与桃源村、益田村、阳光棕榈园等住宅项目,走在大街上,看见曾经参与建设的楼,都会自豪的向朋友介绍起当时建设场景。作为老建筑工人,邱工认为这些年建筑行业住宿、薪资、管理都有很大的提升,例如现在每天开工前都要开早会,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建筑行业虽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但在这行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赚到钱。


在工作之余,邱工还喜欢看书、写作,并在报刊发表文章,在建筑工地热心为工友排忧解难,被誉为“邱博士”。十多年的日记写作,积累成《口述深圳:一位农民建筑工的城市梦想》,见证了一名普通深圳的建筑工人的生活,也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变迁。


邱工已经从事建筑行业近二十年,他自己看来现在转行已不太可能,况且两个小孩还在老家上学,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成长,自己还得坚持打拼几年,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多读些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林忠


从业30年 跑遍大半个中国




安徽人,从事建筑行业已经有30年了。据林工回忆,他前期主要在温州,也曾去过沈阳、西安等城市,近十年在深圳这边的工地,笑称自己也算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年轻出来打工,那时候才刚开始改革开放,能选择进入行业少,自己随着大流进入建筑行业”,说不累是假的,但觉得男子汉做建筑行业有闯劲,身高接近1米8,魁梧的林工笑着说,“年轻的时候不好意思进服装等工厂。”


开始入建筑行业的时候,工地是“小米加步枪”,大部分或都要人力体力劳动,现在工地也与时俱进,很多体力活被机械化替代,变化很大,在谈到建筑行业的变化时,林工如此说道。


过去都是在工地都是住自己搭的房,用木料撑起来,上面盖的是石棉瓦,现在住的条件比之前好多了,宿舍装有空调,住宿区会打驱蚊药,用电安全保障,政府部门会来定期检查。


现在工地上只有20%的人是90后,而且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年轻人进入建筑行业的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进入建筑行业的少,林工希望年轻人加入建筑行业,并坚持几年加以沉淀,因为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潜力。


建筑不像其他行业,项目在哪建筑工人就要跟去哪,工作地点不稳定,虽然自己也希望老婆孩子在身边,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好在有了微信,可以和家人实时沟通,希望家人健康平安幸福,有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鞠岩滨


想对媳妇说 我会努力的




辽宁人,钢筋带班班长,来到深圳虽然只有三四年时间,但做建筑行业已有十多年。经过朋友介绍来深圳的他,曾参与宝安机场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鞠工说,现在路过机场的时候,都特别有自豪感。


现在,在工地吃的怎么样、睡的怎么样,公司领导都很关心,鞠工称建筑行业需要知识,多读书,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干活的时候也有动力,老婆也跟着自己也在深圳,想对媳妇说,“我会努力的。”,未来希望在建筑行业干到老,干到退休。


申小平


能吃苦能吃亏 才能在建筑工地生存




申工,四川人,2005年来深圳,通过招聘过进入工勘集团公司,也有10多年时间,现在是工勘集团的一个生产经理。


据申工介绍,在深圳的建筑行业里,四川人占将近一半。自己出身比较苦,才能一直坚持从事建筑行业,这么多年来,曾经跟随公司一同参与深圳机场、坪山的保障房等项目的建设。每当保质保量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心里面是很自豪的。希望未来公司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现在每天的生活很充实,申工说,虽然现在老婆也在深圳,但感觉自己陪伴工人的时间,比陪伴老婆的时间还长,感谢老婆对自己工作的支持。项目工期很紧,压力也大,为保质保量完成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任务,冲击鲁班奖,申工二十四小时待命,工人也需要轮班,机器二十四小时开工。现在的工地生活比十年前好很多,工作也规范很多,工人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申工认为,在建筑工地,能吃苦,能吃亏,才能生存。


颜工


61岁坚守工地 称在深圳过得还可以




四川人,今年61岁,51岁的时候来到深圳从事建筑行业,现在已经干了十年了。在工地干习惯了活,在面对镜头的时候,颜工说话却显得有些局促。


颜工说,家乡那地方出来打工的人,都是干体力活,现在在工地不会太觉得累。现在工地的领导对自己蛮关心,能做下去,做到年纪大不想干了就不干了。目前就自己一个人在深圳,儿子在武汉做航空研究工作,儿子不愿意自己在工地干活,但自己觉得还能坚持,现在就一年春节和家人见一次,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未来自己不想干了就去儿子那去。


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是做过30多米深的基坑,看到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很欣慰。想对家人说,“我在深圳过得还可以,希望你们也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赵一帆


建筑工地上的90后 望能找个理解自己的女友




广东阳江人,1991年生,是个标准的90后。大学学的是交通工程专业,2013年大学毕业后就理所当然的进了建筑行业,是个进入建筑行业的“新兵”,赵一帆给人印象是个很活跃、健谈的90后,这也与他在工地要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有关。


赵工是今年刚来的深圳,专门为了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而来。现在建筑行业比过去规范了很多,但由于各种因素,并不是所有的项目条件都很好,赵工认为更多的还是还需要自己去克服。


虽然入行时间不算长,但赵工已参与广州东塔、广州白云机场等项目,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赵工回忆,上一个项目工期紧任务量大,在领导带领下连续奋战一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得到业主认可,他认为从事建筑行业要不怕苦不怕累,需要有开荒牛的精神。


一年能回老家三五次。工闲的时候,会给家人发照片和小视频,家人对自己能参与国际会展中心这么大项目也很自豪。


赵工性格开朗,但建筑行业大部分时间在工地,他至今还没有女朋友,“这个行业大部分时间在工地,现在差不多年纪的女生希望男朋友都能陪在自己身边,一起去逛逛街,对建筑行业不太理解”,虽然公司也有组织相亲活动,但找对象还是比较困难。未选择了就要在这个行业一直做下去,这也是他做人的信念,希望身边的同事都能健康快乐,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女朋友。




深圳北站旁汇隆中心工地,目前,项目已经建到20多层,有100多米高。




一个师傅带着女工在砌墙,虽然这个是不承重的空心砖,但抱起来仍有些吃力。




在工地上,钢筋工正在劳作。




工地食堂,外面下了点细雨,部分工人在看电视、聊天打发时间。




坐垂直电梯到15层之后,还需要爬楼梯才能到达施工地点,对于一般的人来很苦难,但常年在工地的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国际会展中心工地航拍图,现正在打地基阶段,工期只有100天,任务重。据负责人介绍,前期基坑作业是很辛苦的,他们入场的时候,这里水电都还未通。




中午时间,有几个工人在住宿区外面摆了张桌子围在吃饭,旁边还有些工人带着小孩来到工地。




一个宿舍睡了4个人,虽然有些拥挤,但这已经算比较好的环境了,下面的床铺睡人,上面堆些日用品,床底下在塞些行李箱。现在,工地的宿舍已经全部装上了空调




工地食堂的饭菜。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