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于产业转型之累,唐山楼市缺少市场向好内因,在这轮环京疯涨中,炒作之嫌更甚
导读
3月17日北京限购政策出台之后,全国城市限购成风。4月1日雄安新区计划公布后,环京各区县的投资路径也均被堵死。然而,距离北京约200公里的唐山,成为目前唯一没限购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受益城市,也成为投资客们竞相出手的战场。
据记者了解,唐山楼市自“3·17政策”之后大多涨幅在每平方米几千元,并且许多楼盘封盘,房源一度紧张,购房人想买套合心意的房子需要“碰运气”。
不限购的疯狂楼市
记者通过查询了解到,唐山市区路南区新华道和友谊路交叉口东南角的渤海豪庭,3月16日的报价为8500元/平方米,4月5日的报价则为15000元/平方米;仁恒湖滨城,3月16日价格为9800元/平方米,3月18日涨到11000元/平方米,4月6日报价则为15000元/平方米。
让我们看着环京大面积限购后,唐山在短短十几日内触目惊心的涨价潮 。
凤城国贸、新华联广场、凤城天鹅湖庄园,目前也都涨了1500元/平方米以上;烂尾多年的唐门一品从前几天的7500元/平方米涨到1.1万元/平方米;君熙太和项目,从2016年11月的6500元/平方米涨到现在的9000元/平方米;火车站南边的新天地美域,2016年均价每平方米才5000多元/平方米,目前成功翻倍,达到1.1万元/平方米的售价;新天地美域的富丽国际,目前均价12000元/平方米;安联优悦城,3月17日折后均价8000元/平方米,目前10000元/平方米左右;建投熙湖2015年均价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目前涨到13000元/平方米。
政策调控似乎再次陷入“越调越高”的怪圈,当环京区域大都只允许非本地户籍人士在当地购买一套房子时,当时的“漏网之鱼”唐山还没有接到限购通知。
一位中介经纪人告诉记者,近一周时间,唐山楼市来自北京的投资客更多了,由于不限购,购房者都是几套甚至十几套的买。这是导致唐山十几天楼市价格猛涨甚至翻番的最主要原因。
记者曾在2014年第一次探访唐山楼市,彼时的楼市正因库存量巨大,开发商只能以价换量艰难度日,而房价也由2013年底的7000元/平方米均价,跌到了2014年初的6500元/平方米左右。
时隔3年,唐山楼市却因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成为全国楼市的风口之一,市区价格均在13000元/平方米以上,并且房源十分紧张。
我们不禁要问,唐山这个目前依然大面积烂尾、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楼市曾经几次崩盘的城市,当下的楼市火爆究竟是有内在价值支持,还是纯粹炒作?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受益城市之一,唐山楼市的确迎来了一些利好因素。其中,最受楼盘销售人员推崇的是京唐高铁。
这条连通唐山与北京的高铁已于2016年底正式开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城际高速铁路,京唐城铁起点位于北京站,终点唐山,全长148.74千米,全线共设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北京东)、燕郊、大厂、香河、宝坻南、鸦鸿桥、唐山7座车站,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待全线贯通后,北京至唐山两地之间通勤时间约为50分钟。
京唐高铁贯通后,可大大减少京唐之间的通勤时间和速度,实现“双城记”。
其次,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唐山也有份。据报道,2017年唐山市将重点在产业对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协同发展平台和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4个方面实现突破,年内实施京津合作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力争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实施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这让一直以重工业为发展引擎的唐山看到了产业调整的希望。
在政策大背景下,唐山楼市迎来了众多投资客。从2016年底,京唐高铁正式动工起,就陆续有投资客来唐山投资房产。据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第四个季度,唐山新房住宅市场迎来了机遇,快速去化,供大于需的供求关系彻底扭转。
但是,作为连续几年时间都是以去库存为楼市主旋律的唐山,是否真的能够乘着这次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蜕变成蝶呢?这种楼市火爆场面究竟能持续多久?
首先,京唐高铁贯通后,确实能解决京唐往返的交通问题,但单程几十块钱的高铁票价能否支撑“双城记”的演绎则是一个问题。
有报道称,某沧州女孩每天坐高铁到北京上班,单程票价接近100元,每天至少225元通勤费用。根据铁路票价计算方案,京唐城际铁路票价=150公里(京唐里程)×0.5元/人公里×0.7(折扣)=52.5元/人,预计唐山到北京票价在50-70元左右,每天来去100元-140元,一个月交通费用至少2200元到3000元。
其次,作为北京的卫星城,唐山早些时候就承接了首钢等北京的重工业转移。重工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重工业占比过重也让这座城市烙下“顽疾”。近几年,唐山努力做经济结构的转型,将发展重工业转型为发展轻工业,但是,由于内在驱动力不足,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
说到底,不科学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唐山楼市真正驱动力的绊脚石。重工业占比过重,环境污染不说,对外来人口不具吸引力,楼市哪怕一时被投资客推高,也只能是风口的猪,风停了,猪肯定会落地。
据报道,2008年以来,唐山第二产业的比重均在60%左右,其中,以钢铁工业为主要支柱,形成采矿、炼铁、炼钢等配套的钢铁产业,成为唐山经济的主导。
第二产业占比过重的经济结构,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人才。有位唐山本地人曾坦言,遍地煤矿、钢厂的产业结构连土生土长的唐山人才都留不住,更不用说吸纳外地的人才。唐山的外来人口主要以农民工的形式为主,初中、技校毕业的年轻人,或者小个体户等商贩有生存空间,而高等人才却难寻容身之地。
显然,这样的人口结构对楼市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同时,唐山的城镇人口相对偏少,2008年以来城镇人口比重均不足34%。双重人口结构限制,使得唐山整体购买能力较低,房地产市场需求相对不足。
记者了解到,唐山楼市在2009年~2012年有过一段“蜜月期”,这期间,唐山楼市多是为了满足本地居民的购房需求,可谓是一场“平房改造运动”,或者说将原来的自建平房拆迁建成商品房,开发商以1:1.5的比例分配给原有居民。多出来的购房需求大多是家庭裂变或者远郊区县到市区购房的结果。彼时,年轻人结婚买房是支撑唐山楼市的最主要动力。
然而,在一段时间本地需求得到满足后,针对外来人口增长乏力的唐山,很长时间段,楼市都在供大于求、去库存的主旋律下艰难度日。
在接下来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唐山的产业对接刚刚开始,能否承接更多的第三产业,吸纳高等人才,成为唐山楼市价格能否上涨的最关键内在动因。如若转型失败,则此时来唐山的投资客都可能成为“接盘侠”。
由于重工业比例过重,空气污染严重也成为唐山急需解决的问题。“唐山空气这么差,也是吸纳外来人才的阻力之一。”一位欲购买环京区域的购房者对记者表示。据调查,唐山2016年空气质量指数在100以上的天数占60%以上,也就是说,一年365天,唐山有220天以上空气质量都是中度污染或者严重污染。
另外,唐山为地震多发地带,除了两次7.8级以上的大地震,4级以下的小地震也时有发生。据有关人士调查,唐山目前依然有很多楼盘没有预售证就开卖、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地震区、采矿区、塌陷区)强行盖楼、40年商办产权当70年住宅产权卖的现象极为严重。
综上所述,在这轮环京区域的疯狂楼市运动中,唐山究竟是不是环京区域最后的投资热土?究竟是内在价值的驱动还是纯粹炒作?请聪明的你平静下狂热的内心,谨慎出手。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地产杂志新媒体爆料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