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还是喜欢买房?小心纸上富贵变成财富泡影!

发布日期::2017-05-16浏览次数:216

摘要: 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如饥似渴地买房,原因何在?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国人中产阶级这么忧虑,进而通过买房寻找安全感!但买房子真的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吗?如果从未来看当下,金融变幻、行业调控、房企角逐、中介洗牌、媒体嘈杂的外部环境,真的会让人怀疑,你手里的房子,到底是纸上富贵,还是财富幻觉! 一、我们的祖先,从血液里热爱土地和房产! 中国人对房子喜爱,古已有之,有知乎网友这样说。 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家,安土重迁,土地和房产是最最重要的财富,是从血液和生命里面热爱的东西!先看看大家最熟悉的《



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如饥似渴地买房,原因何在?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国人中产阶级这么忧虑,进而通过买房寻找安全感!但买房子真的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吗?如果从未来看当下,金融变幻、行业调控、房企角逐、中介洗牌、媒体嘈杂的外部环境,真的会让人怀疑,你手里的房子,到底是纸上富贵,还是财富幻觉!


一、我们的祖先,从血液里热爱土地和房产!


中国人对房子喜爱,古已有之,有知乎网友这样说。


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家,安土重迁,土地和房产是最最重要的财富,是从血液和生命里面热爱的东西!先看看大家最熟悉的《史记·货殖列传》: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


这一篇中,明确表明了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喜欢用“地”来守财。如果说《史记》表达的是一个现象,那么《礼记》就让你彻底感受到中国人对房子那种热烈的“爱”了。




《赵氏孤儿》之中的赵武,王雨扮演


《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一段,说晋国的卿大夫赵武(赵氏孤儿中的那个孤儿)修成了他的府邸,晋国的官员前往参加宴会,有两位同僚这样说: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文子(赵武回复)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翻译:


张老说:“这屋子真TM漂亮啊!确实就是漂亮啊!从此以后,主人就可以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哭,在这里闹,在这里和族人Party了。”


赵武回答:“我能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哭,在这里闹,在这里和族人Party了,这表明我将善终,有资格进入九原的祖坟。”


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夸张,不就买了套房么,都能扯到哭啊笑啊跑啊闹啊,祖坟去了。但这不仅仅是拍马屁,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感情,是对房子的真爱。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我们就再来看看历史。


商鞅变法,其核心实际是土地改革,所谓:


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


到了汉朝,安定天下,首先出台的又是土地政策:因为战争流散的难民,只要回归故乡,不清算,土地和住宅还给你。此政策迅速安定了国内局势。


从上面几个事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重农抑商”的理政思想下,和今天买房积蓄财富一样,士大夫阶层引领着全社会买田置业,广厦千里,已经成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传承、血脉基因。


二、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仍然喜欢买房子?


今天来看,买房动力不再像古人那么单纯,虚的实的增加了很多,正如网易房产的总结:


1.对财产权的心理需求,过去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靠单位或集体发的工资过日子,房子也是单位配给,人们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任何财产,实行房改后,这种原始的、内在的人性爆发出来,毕竟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这是人性的必然。




2000-2017年5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走势变化


2.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几千年来缺乏社会保障,房子给了人民一个安全感,有了房子毕竟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万一需要资金,还可向银行抵押贷款获取现金,以解一时之急,过去的地主老财,一旦在外面做官和经商发了财,回到家马上就是买房置地。


3.户口制度使房子与人们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捆绑在一起,没有户口到了城市还得遭受警察的盘问,并且还要花钱办暂住证。这些都迫使人们不得不买房子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4.资金缺乏投资渠道由于中国大多数资源和市场为国家垄断,老百姓的资金没有什么投资渠道,只能够投资在房子上,因为房子毕竟与土地连接在一起,可以参与国民财富的二次分配,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事实上,很多人依靠房子糊里糊涂的发了财。




M2与GDP之比走势图(1990年末-2016年末)


5.防备通货膨胀,由于中国货币的超常规发行,货币供应量(M2)的发行速度一直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假如持有现金,你的财富无形中会贬值,为了保值,房子是一个良好的工具。


6.面子和虚荣心,中国人爱面子,相互攀比心强,朋友、同事、邻居,有房没有房还大不一样,这也使得人搭肿脸充胖子去买房,这其实就是民族习惯和民族性格,从经济学来讲,完全是构成生产关系的重要因素。


7.投资投机客炒房暴富的羊群效应,使得很多人趋之若骛,也想分得一杯羹,毕竟这钱来得轻松,助长了人性中不劳而获的心理。


当然,自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最高指示之后,房子最终还要回归居住功能。房子最终还要回到居住功能上去,但你不得不承认,房子过多承载的各种价值早已超过居住本身,而且永远抹不去!


三、房子是一种没道理掠夺的财富!


当今社会,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你想过没有,我们手上持有的房产,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是纸上富贵,甚至可能是财富泡沫!


首先说说房子是不是财富?


一个朋友,2015年用40多万元在郑州港区全款买了房子。今年初很感慨地告诉我,如果不是买房,真没有想到能拥有100多万的资产!


如果在郑州市区,你的房产不只几十万,几百甚至上千万了,但你要是仅仅拥有这一套价值300万房子的话,你得自己住,不可能卖,这个能算作财富吗?


是的,这就是财富!即便你不能卖,但你可以不像租房客那样看脸色、交房租、搬来搬去的搬家,这就是很大的生活成本;你可以将300万的房子卖掉,到老家花不到100万买一套好房子,山清水秀,生活悠闲,剩下的钱你可以做生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养老,等等。在郑州没有房子,或者在农村宅基地有房子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但你要明白,这对于你来说是财富,对一个国家没有房子、或者房价不高地方的人是一种财富剥夺!


我们再看看这些财富从哪里来的?你要承认,这不完全是你自己挣的,这里包含着一个国家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财富创造很快,但老百姓并没有觉得生活水平提升有多高,也不觉得自己收入增加有多少!那么,财富到底去哪里了?我们不排除少数人集中、权贵掠夺,但你要好处呢个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财富已经沉淀、转移、渗透到了土地和房子里面!




2016年6月-2017年5月郑州市区二手房走势图


比如说,郑东新区的房子,20年前,估计最多几万块钱吧,现在怎么滴也要200多万吧。这多出来的200万从哪里来呢?除了通胀、泡沫等因素之外,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这些年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甚至公共服务投入的钱转移渗透到了这房子里。就是说,这房子现在值200万,这里包括了这些年修马路的钱,建公园的钱,搞绿化的钱,甚至包括公共服务的钱。




2016年6月-2017年5月郑州部分区域二手房涨跌图


我们要看到,这种转移渗透实现的财富再分配极为不均衡、极为不公平,甚至有时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比如一个家庭在某个地方买了个100万的房子,另一个家庭同时在另一个地方也买了个100万的房子。N年以后,因为地铁开通、学区房划片的原因,第一个小区可能涨价到200万元,另外一套房涨价到130万元,这就多出来70万元!这是地铁房+学区房叠加的原因!


有道理吗?没有!现实就是这样!


四、郑州房产是河南贫富差距的最好表现!


这种财富的转移、渗透、固化,就是贫富差距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建国之后几十年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化,这也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讨论,还接着说房产导致贫富差距。




第一是城乡差距,比如说郑州人吐槽说“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但如果在豫东平原周口市扶沟县江村镇的某个小村子,哪个地方如果能挖沟修路,当地人一定吐气扬眉、笑逐颜开,因为这20年来就修过一次路,而且早已经破烂不堪!郑州人的吐槽,在那里可以理解为炫富。


城乡二元化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这些年仍然在急剧扩大,这里面有收入差距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城市居民绝大多数享受了城市发展的红利,积累了相应的财富,而农村居民的绝大多数没有得到。


举个例子, 80年代和90年代,郑州市民家庭和周口扶沟县江村镇农民家庭,家庭财富差距并不是太大。市民家庭有那个时代的“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之类,江村镇农民家庭没有!但是,你市民住房是国家或者集体的,俺农民房子是自己的,尽管不太值钱!


可是改革开放30年后,郑州市民拥有了三套房,价值合计500万元,农民当初的房子也涨价了,从2000多元涨到了10多万元,这么大的差距找谁说理去!而且,你农村的房子,因为孩子进城,可能你自己都不住,租没人住,卖没人买!


别小瞧郑州市的一套住房,那可能是扶沟县农村几代人努力的希望!


五、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种财富积累?


我们明白了房产为代表财富的积累过程,也知道了这种现象形成原因,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建议正确地处理这种财富,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尽管这笔财富以及这笔财富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种种的问题,但要看到这是中国老百姓在改革开放30年中积累的唯一财富。尤其对于年老的一代而言,长期低工资、低保障,他们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买了房子,这些房子在这些年间有了可观的增值,可以部分地视为对过去低工资低福利的补偿。




城市居民30年前后财富对比


2.尽管在住房的拥有上很不平均,但要看到,城市居民绝大多数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真正的无房家庭,少之又少。在一二线城市,真正的无房户主要是新市民。因此,可以说,过去30年间积累的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涉及千家万户,影响众多而又广泛。


3.对于拥有两三套房子的家庭而言,在整体社会保障很不健全的今天,那实际上是他们为自己购买的一份社会保障。尤其是考虑到由于一孩化导致的未来严重的养老问题,那些房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养老基金的含义在里面。


4.中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时刻,这个消费的台阶要能够上得去,必须要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问题。要看到,在社会保障很不健全的情况下,现在有人还能敢花点钱,还敢消费点,是因为手里有两套三套房子,心里有点底。如果你把这个再给弄没了,这个消费升级的台阶是上不去的。


5.中国的未来应当是建设一个有产的社会,而不是一个无产的社会。有恒产者有恒心。从更现实的角度说,这几年很多有钱人跑了,财富转移出去了。现在留在国内的很多是中产阶层,有的好一点的,有两三套房子。我们应当保护他们的财富。


六、中产阶级忧虑主要来源于不安全感!


别管专家怎么建议,屌丝屁民如何仇富,哪怕是调控政策多次补刀的今天,他们还在买买买!比如说,这个故事:


我有个朋友,收入很多,房子也买的很多。就不看不出房价对他有什么影响,也看不出他何时能停止买房。他永远在买房,房价3000时买,5000时买,8000时仍能买。买了公寓买别墅,替自己买完,替儿子买,还留两套出租房。


另外,在今天货币超发、通货膨胀根本未改变的前提下,有人将房子卖掉杀进股市,有人将股票卖掉杀进楼市,当两群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互相问候了一句“傻逼!”




楼市与股市跷跷板效应


两个故事,侧面反映出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哪怕是钱在股市被多次剪羊毛,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另外一部分人是手里面握着资金,仍然在买买买,你让我去杠杆,我就加资产啊!


无论是杀进股市,还是冲进楼市,抑或是两者之间观望的人,都对现在充满了忧虑,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我一直觉得这种忧虑(你可以叫做中产阶级忧虑)普遍存在于现实社会,买房只是安慰自己,或者说巩固自身的财富阶层,但这些根本原因没有改变之前忧虑难以消除。




土地和税费占据房价成本56%


第一,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各种税费的掠夺,高额房价70%的成本被政府拿走换取城市发展不错,但老百姓并没有在忍受高房价后得到相应财富和民生回报,更不要提保障房和养老了?!总之,让我忍受高房价的苦痛、收割我的财富,最终让我居无定所、老无所依,这是最为根本的恐惧!


第二,有人说没有土地财政,哪里来的发展?这是第二个恐怖事项,你说你要是官员,重视政绩还是民生?政绩有多少最后打了水漂?鬼知道!


第三,是这种幻觉,我甚至觉得类似吸食毒品的感觉!当下的中国,不只是中产阶级缺乏安全感,似乎所有的人都是!哪怕是已经有了不菲财富,也想着移民,因为这样更能让他们将幻觉变现实,而不是成为泡影!可以问下你身边的人,除了极少数新晋权贵阶层,有多少人不想移民呢?


结尾:5月12日,央妈开启了久违的撒钱模式,一天时间里向市场狂撒4590亿元的天量麻辣粉(MLF),不明觉厉的老百姓看着各路媒体、经济学家口水狂喷的解释,牵动着中产阶级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导致他们焦虑越发增强。




月度MLF规模和结构


为此,女神特姐在郑在说房粉丝群里面特意解释:


1.并不是历史性放水,就是一次借贷便利,4月17号也有一次;


2.从2016年3月最后一次降准,央行没有再通过降准提供基础货币,因为不愿意给市场宽松信号,一直采用借贷便利和逆回购提供货币缺口;


3.逆回购都是7天14天28天的,这次借贷便利主要是一年期的,会增加货币乘数,但也没有某些自媒体说的5,一般而言是4.2,当然逆回购的净投放也会增加;


4.这次借贷便利央行最近激烈去杠杆运动的一个缓和符号,估计4月份m2的10.5%增速会是货币增速的一个低点,全年m2增速应该超过这个点。


事实上确实这样,被房子绑架生活的我们难免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后:


除了买房,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别管买房,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需要相应的能力!


降低杠杆、加配资产;维持杠杆、扩大收入;没有杠杆、争取房票,积蓄子弹,等待出手……都是比直接买房需要更大的韧性和能力。现在,不是比谁站的更高,而是看谁站的更稳;不是比谁走的更快,而是看谁走得更远!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