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有位地产神童猝死,他的故事让人唏嘘,也让人深思

发布日期::2016-09-17浏览次数:231

摘要:昨天晚上,看到一个消息,娱乐圈有一位演艺明星猝死,年纪和我一样,同样来自1987,看到消息的时候有点震惊也有点感慨。 不论因为什么原因而死,在这么美好的年纪的离开,多多少少带着各种遗憾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曾经在二十多岁就身价20亿,香港人送外号地产神童,但是却同样最快程度的陨落,最后猝死 卢俊陆陆续续整体的一些资料,关于一个人,看的时候挺感慨,也许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共鸣 他的名字叫 罗兆辉 罗兆辉十年来常被港人称为“地产神童”。他的冒起,更被香港传媒经常作为封面故事

昨天晚上,看到一个消息,娱乐圈有一位演艺明星猝死,年纪和我一样,同样来自1987,看到消息的时候有点震惊也有点感慨。


不论因为什么原因而死,在这么美好的年纪的离开,多多少少带着各种遗憾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曾经在二十多岁就身价20亿,香港人送外号地产神童,但是却同样最快程度的陨落,最后猝死


卢俊陆陆续续整体的一些资料,关于一个人,看的时候挺感慨,也许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共鸣


他的名字叫




罗兆辉


罗兆辉十年来常被港人称为“地产神童”。他的冒起,更被香港传媒经常作为封面故事。




年轻时候的颜值更有一股放荡不羁的浪子之味


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第一反应可能是关于他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情史




伴随着事业的起步,号称自己睡过各种女明星,各种娱乐圈八卦不胜枚举,如果你想知道,一定会搜索的到


但今天卢俊不是和大家聊八卦,我更想和大家聊一下他在地产上的风云故事,现在看看依然跌宕起伏




罗兆辉因为家庭原因,小学毕业之后就到社会上工作,三六九等各种事情都做过


17岁开始做地产经纪,和大部分的房地产中介的工作上升过程一样,刚开始的罗兆辉只能做一些跑腿的工作,帮签订的房源走合同,帮领导在路上派发单页,当时月薪只有900港元


因为工作卖力,中介公司调他们去顾业顾问的豪宅部,而这样一个环节却极大的提升了他的命运


因为在豪宅部内,罗兆辉接触到了大量的高端客户,也看到了不少富豪如何让自己发家,在这里的五年时间,罗兆辉也总结了一套炒楼心得,并且用在了自己身上




他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观点,叫借鸡生蛋


他有一个地产交易基本的原则:花最少的钱,以最长的成交期买房,然后用最短的时间将其转手,从而赚取巨大的差价。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炒家的心态,通过非常高频的房屋买卖,他为自己积累了原始金


而拥有了资金基础的罗兆辉,已经不满足在房地产的尾端赚钱,他把自己的生意链放到了房地产开发这个环节


而在这个环节,他的致富逻辑和之前在中介时候一模一样


依然是借鸡生蛋


借力使力


他涉足开发环节的故事是这样的


他发现了一片住宅用地,如果顺利建成,最后的建筑面积有大概10000平方英尺。可是,买下这块地至少需要500万元港币。


这个时候,他做中介时候的狼性就散发出来了,因为之前买卖过房屋,在银行那边有良好的信誉,这一次他就凭借着这个向良行贷款买下了这块地


拿到土地之后,没有放在手上太久,很快就以3000万元港币的价格转手卖了出去。如此一买一卖,罗兆辉净赚2500万元港币,这也是他开创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


后来,他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向银行贷款,借银行的钱做自己的事,结果,事业发展非常迅猛。


对于借贷之道,罗兆辉说:“我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就是靠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比如,我手中有100元,便会靠贷款买300元的货;我手中有300元钱,便会靠贷款买3000元的货。靠着自己的信誉,我很容易贷到款。通过借来的钱,我迅速让其生出更多的钱,就这样滚来滚去,我赚到的钱越来越多。”


我们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罗兆辉也吸引到和他品性相同的地产人,是香港又一位股市楼市超级狙击手,而且出道比罗兆辉早很久


他的名字叫




刘銮雄


在刘銮雄的穿针引线下,罗兆辉开始在香港上流社会中活跃,认识到更多超级富豪,继而大施拳脚,大手炒卖商厦。




90年代,罗兆辉当上皇爵集团主席。1991年以1.4亿港元,向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购入尖沙咀重庆大厦商场,并在1993年以6.8亿港元将物业易手,成为一时佳话。


其后,他于1994年收购“东方红”集团,首尝当上市公司主席的滋味


这一年,他的身价来到20亿港元,而这一年他的岁数只有29岁,从此地产神童的外号彻底在整个香港快速传播


如果说罗兆辉因为借鸡生蛋致富,那么他的最快程度陨落同样也是因为如此


罗兆辉在1997年全面入市吸纳物业,却遇上金融风暴的拖累,负债累累,结果要将“东方红”出售。虽然99年之后又回购,但是当时的股市环境,已经让罗兆辉失去了光环


同时,罗兆辉在多个物业收购项目中亦遇上阻碍,资金链得不到顺利的滚动,债主临门。其中恒生银行在今年5月更因他旗下公司欠债,入禀申请其破产。据资料显示,1999年6月,罗兆辉已欠债2.67亿港元。




此刻的罗兆辉已然落寞,脸上也长出了毒疮,让人感慨命运的残忍


回头看罗兆辉之前的财富魔力,其实就是借用杠杆,成功了之后财富就是成倍的扩张。但是失败前提也同样是因为杠杆,一旦投资失败杠杆就会成倍的放大


但是不巧的是,遇到了97年的金融大危机,所有的理所当然就在那一刻快速破灭,所有的杠杆都倒逼罗兆辉




就用了这一招,就最快程度的打趴了罗兆辉




这个时候的罗兆辉整个人也失去了当初的光辉,40岁的年纪已经呈现落魄老汉的样子,一度靠给八卦杂事贩卖一些小道消息来赚钱


此后他经历破产、抑郁、自杀被救回,但是他依然不死心,他将自己的事业失败归结于香港的经济环境不好,于是做了一个决定,前往内地东山再起


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城市:东莞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对外说,他非常看好东莞的经济潜力。但是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和身边的朋友说,他非常喜欢东莞的服务


很显然这一次他只看对了一半


扎根东莞的罗兆辉已经彻底的对外失去了联系


2011年1月24日,他在一栋律师楼里想把名下一栋物业过户给一位女子的时候突然猝死,终年47岁。


这个时候再来复读罗兆辉的过往,不仅有点唏嘘


回望罗兆辉过去这么彪悍的投资过往,他能够突围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胆子大


因为中介出身,所以他看过太多富豪房地产投资过往,那种快买快卖的快感极大程度的迎合了罗兆辉的狼性


充分的利用游戏规则,借别人的钱为自己投资,从而快速的为自己致富


但是却忘了这样一个逻辑的一个大前提就是:要处于一个盛世状态,房价坚定的涨,事业经济坚定的支撑,只有这样,罗兆辉的雪球才能一直滚动起来


但是遗憾的,没有天随人愿,得到的是事与愿违


而反观那时候的香港楼市,好像到了一大批,最后能够活过来的,熬过寒冬的,好像都是做持有运营类的开发商


他们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手里握着大量的优质资产为他们提供现金流,从而最大程度的对冲金融危机


而走快周转快买快卖的开发商,在那一波倒掉了不少


反观现在的我们,好像所有的开发商都在走快周转,好像所有的地产投资客都在最大程度的用杠杆。


这一切没有问题,只要城市健康经济健康,一切都没有问题


当然,我们唯一需要赌的,就是我们这个国家、所在城市都不会有问题,哪怕有问题也会被很好的掩盖掉


是不是真的天随人愿,会不会事与愿违,其实卢俊不知道,估计大家也不会知道


这里不做任何判断,就是呈现这个故事给大家


希望让大家知道


曾经有一个被称为地产神童的年轻人


因为楼市疯狂过


也因为楼市陨灭过


生命的代价总是最惨烈的,但愿每一个故事都能够有他存在的意义


以上为正文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然后这是一条自己的广告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