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迫使你及时反思
AM3:10,May.29th,2017
文︱刘德科
「520」那天,我们的 CEO 寿小姐发起了一个话题:要多少钱,才够买人生第一套房?最后,激起了 270 条评论。
但微信公号的规则是,只能放出 100 条评论。所以,趁着端午小长假的懒散,我把没放出来的评论全部看了一遍。然后挑了几条出来,跟大家稍微讨论一下。
全款
@某乃花痴︱2016-04-12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坐标合肥。2007 年 23 岁第一次买房,父母全款支付,小产权,至今持有,无法出售。
DK:抱歉,要在你伤口上晒点盐:1.不该全款支付;2.不该小产权。说起来,这两点都算不了什么独到的见解,但是,还是很多人一不小心就犯。
还好,你早在 2007 年就犯过了。恭喜,你敢这么留言,说明你肯定比过去聪明。
@天行马︱2016-05-22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坐标南京。27 岁的时候买了第一套房,当时工作 5 年存下 11 万,家里以前收入也不高,老妈积蓄 4 万多全给我了。家里老房子蜗居受够了,2 成首付买了能买的最大的三室……最重要的是杠杆用足了——这个词我直到 2015 年才明白。
DK:2 成首付,现在没这种好事了。但是,可以坚信,N 年以后一定还会再有 2 成首付。
大房子
@1989︱2017-02-03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坐标苏州。2013 年 25 岁父亲坚决要买房,于是傻傻地付了 5 成首付买了 83 平米精装 99 万,现市值 180 万。2015 年末房价开始暴涨,遂还清之前贷款,并且卖掉两套拆迁小户于 2016 年 4 月三成首付 120 万出头购入一套 285 平别墅,现市值 600 万。现在自己单独还月供,这张房票用得很值得。虽然本金都是父辈出的,但是有资源有胆量就要充分利用。
DK:抱歉,要给你浇一点点冷水:你的 285 平米别墅,看起来仅一年时间账面上涨了 50%,但若真要卖,恐怕赚不了这么多。如果行情更差一些,脱手会更难,至少比 180 平米以内的标准住宅(高层或多层)要难。
别墅或排屋有两个小规律:1.所谓的排屋或别墅,并没有地产商所说的那么稀缺;2.城市级别越高,才越值得买。这一轮行情超好,似乎什么房子都涨,鸡犬升天;但退潮之后,就会显现效应,不同的房子在涨跌上会有显著的差异。
不过,你才三成首付,怎么算都是赚的。
@点解甘好运︱2016-03-14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坐标广州。2015 年我 28 岁,股市正红,家里给的二十多万本金,自己也有二十多万,一下变成了 100 万,刚好认识现在的老婆,当时说最好以后独立住,就开始看房,一个月左右时间,刚好也在 520 下订。记得销售还说,买大点,赚多点,3 成首付拿了 50 万左右股票利润付首付,没动家里本金,就这样背了 100 万房贷,精装房 1.1 万就在家附近。付款之后,股灾来临。至今,觉得虽然 140 平但感觉户型不好,但换房感觉已不是时机,看淡点吧。
DK:买大房子当然没问题,但未必是「买大点」就能「赚多点」,大户型的增值倍率往往低于中小户型(通常不低于80平米,只是通常)。特别是在售楼人员的怂恿下,为大而大,通常结果就是「感觉户型不好」。
大小的概念都是相对的。你买的 140 平米,如果是两房,那就太大了;如果是三房,还过得去;如果是四房,那就太好了——以后的趋势就是 140 平米左右有四房。
@高嘉彬︱2016-12-02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上海人。自己存款 20 万+,2015 年股市翻到 40 万+,4000 点清盘,家里人给了 60 万,首付 4 成在上海徐家汇买了套老房子。当时没看 DK 的文章,否则我应该不会唯地段论买徐家汇的老房子,因该会买远一点的地铁刚需小三房吧。
DK:看淡点,买了就好。虽然我老说别买「老破小」,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比如房价下跌时,很保值的。风险总是与收益成正比。
父母
@西瓜去病︱2015-10-26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坐标长沙。26 岁。研究生第三年看了半年房,基本上公司附近的楼盘我都看过了,每个中介门店都很熟悉。在毕业那天签了合同,爸妈给的首付,说是给我的毕业礼物。买的房子在地铁口,两室一厅,买的时候 8200,半年后应该要 14000+ 吧。我就是想买房子,我爸爸一度担心女孩子有了房子就更不想找对象了,但是我就要买!虽然不是我出钱,但是我态度坚决。
DK:你爸爸什么都好,就是骨子里有点歧视女性。原谅我说得这么难听。幸亏你态度坚决。明明有钱买房,干嘛要向男人示弱。
朋友
@小云︱2016-10-10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26 岁,在湛江买了第一套房。当时没有积蓄,也没得啃老。当时房价在飞涨,看德科地产频道,危机感很强,怕以后再也买不起。于是找朋友借了 20 万付首付,买了 68 万的小三房。然后等贷款下来以后,套了所有信用卡的钱和微粒贷,把钱全部还给了朋友。现在各种分期加上房贷,每个月还贷 1 万多。但是好在信用卡和微粒贷都是短期借款,压力很快就可以释放了。
DK:欣赏你的做法。如果只能借钱,顺序最好是这样:先跟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借,借不到再跟朋友借,实在借不到才跟父母借(记得必须还)。
@有为︱2016-09-16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当时手里有 5 万,刚好公司有政策,于是问公司借了 30 万,买了市中心 20 ㎞ 开外的楼盘,当时是那个小镇上最贵的盘了,到现在 4 年了,翻了一倍,已经很满足了。
DK:你们公司老板真好,可以借 30 万。呃,我们公司也是这个政策。呃,要来的话出门左拐找寿小姐,但她有时候挺凶。
上车
@周武︱2015-05-09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我 23 岁开始买第一套房,那是 2003 年,当时没有存款,父母出首付,我出月供。江西抚州市的房子 1700 元/方,我工作的佛山顺德区 2800 元/方,父母选择了在家乡买。买第二套是在 2012 年 5 月,在佛山市顺德区购房又做了一件傻事,一次性付款。第三套在 2016 年 10 月,还是在佛山市顺德区购买,还亨受到首付 2 成,贷款基准利率 85 折。第一套家乡的房的 2012 年才卖了 32 万,差不多十年才升了 1000 元/方。
DK:有一个苦涩但很正能量的成语,叫「久病成医」。道理是一样的,但买错了房通常很快就可以领悟自己错在哪里,毕竟是大宗商品,关乎那么大一笔钱,所以会迫使你及时反思。
所以,先上车再说。
我们常说楼市有「后悔药」,这么说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还没结束,你还有机会犯错。哪怕错得再离谱,房价的曲折上扬还是可以帮你解套甚至赚钱。
所以,关键在于,先上车再说。买房从来不是容易的事。
对哦,你是「德科地产频道」上线第二天就关注了。
@刺饭团︱2015-11-06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坐标宁波。2010 年,手里十万,觉得房价一天天涨,三个人一起合伙投资买了一套,首付三成,计 60 万,然后开始长达几年的阴跌,到 2015 年扛不住了,卖掉,各亏 13 万!得亏2016年时候发现形势不对,抓紧买了一套自住的,目前已经飞涨。
DK:你的经历,接下来一定也会在另一些人身上发生。上车的体验与经验,都很重要。只是,合伙买房这件事,最好别。
诗与远方
@Pineapple︱2016-09-02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如果我买房,也是为了我那些无处安放的书册、花草和画材。
DK:你真像我。我的那些书册、花草和画,现在都安好。下次我想找骂的时候,或许会贴出来。
@未末心︱2016-07-13关注德科地产频道
哈哈,DK 的一句酷,让我笑了。凡事不是内行需要有颗谦虚的心,在没有看德科前全然不懂购房知识,只知道购房真理为「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看了德科后学习了,应了那句「知识就是力量」。谢谢!
DK:谢谢你帮我们做广告。对,下面是广告。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周一至周五推送
3小时演讲:预测楼市的N种方法
德科地产频道线下会员课程杭州场
加入德科地产频道会员
DK购房课程2.0
暨德科地产频道第二期会员招募
·Limited 1998·
10场线上直播
01︱买房时机:反周期的秘诀
02︱买哪些城市:「吸附力」与「溢出效应」
03︱买新区还是老城:「李嘉诚定律」的缺陷
04︱买哪种房:基于「产品换代」的涨价模式
05︱户型性价比:哪些户型才是硬通货
06︱楼层性价比:不同楼层的价格秘密
07︱怎么挑房企品牌:要买对不同房企的爆款
08︱地铁房的价值规律:如何掐住价值爆发期
09︱学区房的秘密:如何判断涨价巅峰期
10︱总结课:哪些楼盘值得买哪些不值得买
5场线下课程
Beijing︱「北京模式」下的购房理念大转型
Shanghai︱上海:「上海魔镜」里的房价秘密
Shenzhen︱每座城市都有一个「小深圳」
Chengdu︱地段价值演变的「成都启示录」
Hangzhou︱预测楼市的N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