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由《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zjqy_2013 )和中共石家庄市栾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大健康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泰禾集团、新城控股集团、绿地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众房企高管悉数出席,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城融合及养老地产创新发展”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场干货满满。
沈力男 泰禾集团副总裁
欧阳捷 新城控股集团副总裁
王立生 绿地集团京津冀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兼河北区域公司总经理
何国华 碧桂园集团河北区域副总裁
众房企共话京津冀
沈力男:非常高兴在这里参加论坛,现在整个河北都非常热,因为有京津冀发展的大的概念。我们过去经常讲百年大计,教育是百年大计,生态是百年大计,现在健康也是百年大计,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雄安讲了七年大计,是高瞻远瞩,也是一个大计。我们讲势必跟着大势走才有利可图。我们觉得首先腹地非常辽阔,中央做出这个概念,京津冀协调发展针对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在中国北方,好像感觉到只能有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去选择,石家庄也日新月异,但总觉得还欠一点,天津也不温不火,人气都到北京去了。造成很多的城市毛病,车辆五六百万辆,目前这样一个蓝图,整个京津冀20多万平方公里跟长三角是相当的,远远大过珠三角。辐射带动能力是非常强,那么跟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北半个中国还是偏弱的,接下来中央画起了蓝图,吹起了开发的号角,给开发企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从开发企业进入来说,不能简单的卖房子,书记更喜欢的是城市运营商,产业运营商。
欧阳捷:首先感谢栾城区委政府,还有《中国经营报》举办这个论坛,我从上海过来,对京津冀一体化我的理解,其实核心点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实现我们整个产业的重新布局,当然在此过程当中,我们在进行整个交通的重新的优化调整。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首先要围绕产业布局的调整,因为产业布局的调整意味着人口的变化。有了人口就有住房消费,就有商业消费,就有养老,这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由于交通的变化,使得我们时空距离变得短了,在这些地方会出现新的机会。比如说栾城,如果跟北京的高铁通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就不用坐飞机过来了。我们最近在河北,在石家庄等地在看,有没有更好的市场机会,北京调控比较严,在周边是不是有更好的机会。其实京津冀一体化,把北京的产业疏解出来,恰恰给周边的城市带来机会,恰恰是未来对石家庄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相信未来新城无论是住宅地产、养老地产、还是商业地产,都能够有机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欧阳捷最后表示,新城控股目前在全国已经布局超过40多个城市了,河北石家庄还没建,未来一定会有机会。
王立生:我们总部是在上海,也是连续多年入选五百强的企业,2017年我们绿地集团京津冀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第一次进入到京津冀的区域,也拿了地,今年是我们10周年的纪念日。所以今年的下半年我们会在北京举办一个北京大型的庆祝活动,在这10年的过程中,在京津冀的区域,在北京、天津应该说做了很多标志性的项目。河北我们最早进入的一个城市是廊坊,石家庄我们进入的比较晚,不是说不想进,前几年来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拿到合适的项目,直到去年我们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才在石家庄的桥西区做了第一个项目,而且非常成功。绿地这么多年早就完成了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商到多元产业的发展商的转变。我们希望这些产业的互相的融合,在石家庄未来有很大的空间。
何国华:我们已经做到了全国最大的,我们今年也荣幸的进入世界500强,第273位。碧桂园虽然在地产企业做的最大,但是不是最贵的房子。我们把房子造的又好又便宜。我们也在往科技小镇,特色小镇方向发展,碧桂园早几年完成了布局,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大健康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整个京津冀一体化,对于地产行业是一个机遇。我们碧桂园是紧紧围绕大健康的主题发展,目前石家庄我们已经有两个项目在销售,我们在栾城准备做一个科技小镇,把我们世界500强合作的总部,科研中心和区域机构落户在我们栾城区域,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最好的房子,还有更好的产业。
养老地产与健康产业
医疗条件运营管理不到位致众多项目关门大吉
王立生:父母也涉及到这个养老问题,中国老年的人口每年不断增加,大约每年增加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这一方面确实给养老产业提供了合法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通过我们在全国考察的项目,包括感觉问题也不少,有的项目感觉很成功,有的项目有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养老地产大家讲的,不同于一般的地产项目,或者一个办公楼的项目。门槛是非常高的,要把硬件设施做好之外,后期如何打造一个比较好的医疗的环境,在小区内做好适合老年人的改造,包括年纪大的老人生病后的关怀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养老地产,对于发展商来讲要做好内功,然后再去争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我们看的一些做的好的养老地产的项目,全都是在这两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有一些项目开业的时候红红火火之后没有消息,就是因为后期的医疗条件的运营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项目最后也是关门大吉,这也是养老地产的问题所在。
特色小镇之所以前段时间特别火,跟我们房地产市场有关系,作为一二线的房企来讲,拿地特别难,很多的开发商都想做特色小镇,想在打地中找到自己的一片蓝海。但是做特色小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很多做特色小镇项目和刚才讲的养老地产一样,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色小镇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做特色小镇,首先它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资源,尤其是产业,要和当地的政府规划,还有发展是要相匹配的。我们从去年看的一些项目,可能是不顾规划的要求,盲目的上项目,导致这个项目后期在立项,包括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商,应该去规避。
不能单纯的做养老地产,方向是做健康地产
何国华:如果简单的做养老地产太狭隘了,不能单纯的做养老地产,碧桂园现在比较大的方向在做健康地产,做健康地产有两个,一个是面向老人,一个是不面向老人。你要好的医疗条件,健康养生,有更多的公园和绿地,包括说的室内设计,无障碍的,防滑的,在紧急情况下有应急救援的。物业不是简单的物业,是护理的物业。还有不是面向老人的,是面向40岁到60岁的,我们在北京工作,父母在外地,但是我们已经回不去我的家了,所以必须在北京或者上海工作,但是要尽孝,怎么办?把父母接到身边来,我们在北京、上海养不起他们。我在北京一套房子一千万,养父母一套房子一千万,压力太大,我会在北京周边选一个地方,买一个大大的房子,在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的市场所在。为了一家人团圆的产品,我们碧桂园已经在做了。
纯粹的养老地产难题主要在于资金怎么平衡
沈力男:作为开发企业来说,纯粹的养老地产主要的难题在于资金怎么平衡,我今天上午听了太阳城的朱总讲的,项目30多万方,留了10多万方做平衡。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发展,还不是京津冀协同养老,如果张书记、刘区长说坐在这里,把北京的老年人平均年龄到60岁以上的都到这里,我想区长、书记都急了。发展还是硬道理,中国文化集中式的养老,虽然目前是有破题,但是社区的养老还是一个主旋律,开发商来讲怎么做好社区养老服务,是我们目前一个新的课题。房地产开发涉足医疗大健康,我们在美国收购上市公司,现在跟麻省医学院谈相应的合作,把医疗资源引进到国内来,这些都可以对我们的业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做这个事的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短期和长期利益的问题。开发商习惯相对短一点,项目两三年就结束了,但是服务是一辈子的事情。另外养老产业整个现在讲的还是那个问题,服务周边和保留的问题要想清楚。不太可能把很远的老人引过来养老,真正在石家庄,300多万的人口,加上区县1000多万人,在发展中也有养老问题,只要把我们手上的项目做好了,一样可以做到养老产业的兴旺发达。
真正的养老还是老年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
欧阳捷:曾经我们参加了一些关于特色小镇的论坛,当时我讲了个观点。特色小镇不是开发商的菜。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与价值,其实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核心点就是两个点,一个是特、一个是色。独特的产业而不是传统产业,光有这个独特产业够不够。比如说刘区长光有特色产业,GDP贡献是不够的,还要有色,我们养老小镇是不是特色小镇呢。我们要打一个问号的,一个镇上这么多的老年人在那里,没有年轻人,现在还没有机器人,这个镇是不行的。我们在机关里面很多干部,我们大家一起交流说,我们一起到敬老院去,当时想想敬老院是可以的,但是活蹦乱跳的时候可以,但是你不活蹦乱跳的时候,你就会想今天谁谁这儿不舒服,明天谁谁走了,这个其实是不利的,很多养老院会把年轻人和小孩带进来。带进来之后老年人喜欢小孩,但是喜欢自己的孩子,不是别人的孩子,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障碍。最后未来养老的问题,我觉得一定是有三种模式去走的。第一种模式我们更推崇的模式叫居家养老,待在家里养老,靠社区,社区服务,义工支持。第二个是开发商做的养老地产,社会公益的养老院。第三种是近家养老,好的时候你在自己家里,不好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因为针对一般的社区客流量不够,如果对整个社会位置上不够,不可能把很远的地方吸引过来,确实有些难度,不管怎么说,大家在探讨这些模式过程中,我们会寻求一些平衡,找到一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养老乡镇不应该像特色小镇一样一哄而上,包括浙江很多地方做养生小镇,医药养生小镇,是以中医药为基地,我们在哪里去养生,疗养。但是会在那里长期住吗,不一定。这些小镇本质上还是特色产业加上我们的无烟工业。真正的养老老年人还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同意何总讲的观点,我住在北京,就在北京周边两小时范围内有一个特色的养老社区,养老地产帮我解决养老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建,这个镇不可能有太多,不可能把老年人全部集中在这个镇上,这就需要政府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