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生态修复 东方园林环保并购扩张放缓

发布日期::2017-06-12浏览次数:207

摘要:近日,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新规,一周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002310.SZ,以下简称“东方园林”)公告称第三大股东中泰资管因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减持3943万股,减持均价为15.52元,合计套现约6.12亿元。此前不久,东方园林宣布出售杭州富阳申能固废环保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环保”)60%股权,而这距其买入仅不到两年。 《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zjqy_2013 )记者发现,近两年东方园林的财务指标、业务范围以及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2009年登陆深交所,东方

近日,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新规,一周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002310.SZ,以下简称“东方园林”)公告称第三大股东中泰资管因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减持3943万股,减持均价为15.52元,合计套现约6.12亿元。此前不久,东方园林宣布出售杭州富阳申能固废环保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环保”)60%股权,而这距其买入仅不到两年。




《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zjqy_2013 )记者发现,近两年东方园林的财务指标、业务范围以及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2009年登陆深交所,东方园林连续六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值,2015年开始转为正值,业务也从市政园林工程建设转为以水系治理、土壤矿山修复为主的生态修复企业。最为吸引眼球的还是2015年以来连续并购开拓环保市场以及快速增加的PPP订单数量。


东方园林证券部总经理陈女士在接受(中经城事:zjqy_2013 )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并购扩张脚步已经放缓,不会再花十几亿元去收购一个项目,重心会放在培育、整合已有资源方面;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陈女士认为总体比较“健康”。


15亿出售申能环保60%股权


东方园林第三大股东中泰资管的减持,可以说完美避开了证监会的减持新规,减持后,中泰资管持有东方园林股份4.99%,不再是持股5%以上的股东。


就在大股东减持前一个月,2017年 4 月 28 日,东方园林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出售申能环保 60%股权的议案》,将申能环保60%股权以 15.115 亿元转让给杭州申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出售的原因,东方园林在公告中称,此次交易前公司持有申能环保60%的股份,自然人胡显春持有申能环保 40%的股份。因在对申能环保的经营理念、后续发展战略等方面,双方难以达成完全一致。


陈女士解释称,公司收购申能环保肯定是想做扩张和发展,因为处于经营管理的过渡期,且原股东和公司持股比例相当,在经营理念、发展步骤方面存在差异,会阻碍申能环保的发展,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选择出售。“举例而言,东方园林大股东想在广州开厂扩产,但原股东觉得扩产后盈利能力不会如预期那么好,没有其他矛盾。”


东方园林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85%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于以水系治理为主的 PPP项目施工等收入,因此出售申能环保股权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不大。而且,本次交易会收回大量现金,有利于降低公司财务成本和经营风险。


申能环保是一家从事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环保型企业,国内含金属危险废物领域的先进企业,主要服务于冶炼、铸造、加工、电镀行业产生的废渣、废泥、废灰等固体废物的处置,在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同时,富集、回收其中的各类金属,生产出合金金属,并伴生水渣及熔炼渣等副产品。


时间回溯到2015年11月,彼时东方园林在《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中表示,耗资14.64亿元收购申能环保60%股权是为快速进入环保行业,加快战略转型进程,交易有利于发挥公司与申能环保之间的协同效应、互补效应,同时能够提升公司整体业绩,因为申能环保2015 年、2016 年、2017 年的承诺净利润为 1.8 亿元、2.07 亿元、2.38亿元。


据了解,东方园林管理层2013 年起逐步谋求转型发展,并确定了以生态环保行业为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具体而言,首先发展与景观园林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生态园林业务,并逐步衍生、拓展至生态修复领域;在相关领域积累一定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后,通过自身扩张与并购重组相结合,围绕固废及土壤治理、水生态治理两大重点领域,全面布局大生态、大环保行业。


转入低成本并购扩张期


确立了战略转型方向之后,东方园林展开了一系列并购,收购申能环保就是其拓展环保业务的重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出售了持有的申能环保股权,但东方园林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已于2017年1月收购了南通九州环保,交易金额为2.7亿元,该公司危废处置量目前为5.5万吨。5月17日,陈女士也向记者证实,除南通九州环保之外,公司已收购多个同类型标的资产,因未达到上市公司信披标准,所以在官网公告中查询不到。


“并购方面,公司现在放慢脚步了,大的并购不太做了,比如原来20亿元用来买两个项目,现在可能是花3亿元买4个项目,然后再投入几个亿。”陈女士说。她分析称,并购放缓的原因有两个,首先, IPO发行加速,一些优质的标的资产会选择自己冲刺IPO,而不是将资产卖给上市公司;而质量一般的标的资产公司也不会买入,所以市场大环境已经不再适合做大规模并购了。


其次,公司认为经过前两年的并购,公司在环保方面的资源储备已经较多,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低成本的扩张,像南通九州环保这样的标的,并购的成本并不高。买入之后再进行资金投入、扩产。“这种方式成本更低,虽然见效会慢一些,但是我们时间上没那么迫切。接下来,重心可能会放在培育、整合已有的资源上。”陈女士说。


东方园林成立于1992年,2009年11月27日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第一家园林景观上市公司。此前,公司主营业务为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以及绿化苗木供应,2015年开始以并购为主要手段实现转型为环保类企业的目标。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 2015年9月以来,东方园林在固废处理领域分别收购申能固环保60%股权、苏州市吴中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80%股权、金源铜业100%股权,对价分别达到14.64亿元、1.42亿元、2000万元;同时,在水处理业务领域,东方园林收购了中山环保及上海立源两公司100%股权,对价分别为9.5亿元、3.25亿元。


据陈女士介绍,东方园林收购的小公司一般要求具有相应的危废、固废处理资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而这些标的资产的发展可能正处于原股东对其投入尚未实现盈利或是盈利比较少的阶段。


像南通九州环保没有达到披露标准,除了南通九州环保之外,还收购了其他几家小公司,这种低成本的扩张一直在做,收购了小公司之后慢慢培育,收购的原则,小公司要具有相应的危废、固废处理资质,又具有一定的扩产能力,具备扩大再生产能力的标的资产,这时候价格也不贵,因为毕竟还是一个投入的过程,就是原股东对标的资产还是一个投入尚未实现盈利或是盈利比较少的情况。


水系治理仍是利润支撑点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将公司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90~2014年是一次创业期,2015~2019年是二次创业期。


战略上来看,2015年东方园林正式进军危废处置行业。据了解,2017年战略上,东方园林主要发展环境和环保两方面业务。环境方面主要是以PPP模式开展水系治理业务为主,水系治理范围很广,包括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流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环保方面,以工业危废和固废处理为主。


陈女士认为在2019年之前,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体现会仍以环境部分为主。


在转型并购的同时,东方园林的订单数量也快速增长。据记者粗略统计,2015年,东方园林全年发布11份“重大工程中标公告”,累计中标金额达189.918亿元;2016年全年发布20份“重大工程中标公告,PPP订单的投资总额为380.10亿元,同比增长9.91%。东方园林官方数据则显示,2015年、2016年到2017年4月止,公司PPP总中标额940亿元,大约50多个项目。


但财报数据显示,东方园林2014年、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79亿元、53.80亿元、85.6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5.91%、14.98%、59.16%。每年的订单投资总额和全年营业收入差距较大。


对此,陈女士解释称投资总额和营业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她分析道,以东方园林和北控水务在通州联合中标的投资总额是70亿元为例,70亿元中包含前期设计费、勘察费,拆迁费等,后期的建设费用,2~3年的建设期满后,还会有8~10年的运营费用。东方园林可能只承担前期一点设计工作,占比很小,可能不到10%,建设期会有一个施工收入,运营收入回收需要8~10年,整体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每年的投资总金额和营业收入相差肯定比较大。


此外,东方园林资产负债率由2009年上市之初的24.90%上升至2015年的63.83%,2016年降低到60.68%。陈女士认为,公司6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肯定没超过行业平均值,属于比较正常的水平,“资产负债率太低说明资金没有很好地利用”,她说,在她看来公司的财务状况总体来说“比较健康”。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