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均等”的原则指引下,买个学区房以求“一劳永逸”的事儿变得越来越难。
近一个月以来,恰逢北京的考试升学季,小学入学登记、小升初考试、中考等“人生关键点”,均在6月份进行。记者在近期也接到了几个家长的咨询,都是有关学区房的问题。各大教育论坛、家长交流群里,对于学区房的讨论更是一度升温。
今年,北京市为“学区房”降温放大招,北京市教委在今年的入学政策中明确提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多校划片,被俗称为“学位摇号”,实际是指,统筹2所及2所以上的学位资源(其中包括优质资源),根据个人需求和志愿进行统一公平分配。
这样一来,“买某个房子上某个学校”的招数有可能不那么灵光了。现在家长咨询关注的问题多是,“未来划片会不会变?”“改成多校划片后,学区房是不是白买了?”还有的家长抱怨,“投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以前小升初是直升一贯制的初中学校,现在不能直升,可能连目标小学都上不了,被调剂可能性很大。”
如果说买个学区房算投资,那么入学政策调整就意味着失算了,这项投资失败了。这样看来,学区房的投资属性也太大了,正符合楼市要调控的对象。而且,有很多家庭为了获取入学资格而买了房子,却闲置或作他用。就近入学的房子应该是用来给孩子居住的,而非获得入学资格的手段。
取消共建、合作办学,核查过道房、车库房……多项政策叠加,带来了学区房的降温。于是,现在家长们再买学区房开始犹豫了、不安了。这对楼市绝对是件好事。这背后既是入学机会公平的体现,又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