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浙江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接受专访 释放第三批特色小镇众多信号

发布日期::2017-06-21浏览次数:295

摘要: 导读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接受了中国改革报记者的专访,释放出了第三批特色小镇的众多信号。以下为中国改革报刊发原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央明确到2020年全国将要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创建特色小镇。那么,作为特色小镇原创地的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对全国各地来说,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有哪些可借鉴的内容?带着



导读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接受了中国改革报记者的专访,释放出了第三批特色小镇的众多信号。以下为中国改革报刊发原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央明确到2020年全国将要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创建特色小镇。那么,作为特色小镇原创地的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对全国各地来说,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有哪些可借鉴的内容?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改革报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


记者:从2015年6月浙江省正式发布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至今,浙江特色小镇已经走过整整两个年头。从目前来看,各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翁建荣:到目前,除一个特色小镇被降格为培育小镇之外,第一二批78个特色小镇都在加快建设,项目落地、投资进度、投资额度以及投资规模整体来讲还不错。2016年,有19个小镇的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平均是4.5个亿。在投资方面相对乏力的主要是历史经典类小镇。


特色小镇作为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所以第一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有的特色小镇自身条件也有些不足。坦率地说,各特色小镇的情况与原先的规划设计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有一半左右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态已经很像了,还有一半仍需努力,完全达标的小镇还不多,但所有的小镇都还在不断完善和建设中。


记者:按照浙江省的规划,将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如果3年时间到了,有些小镇验收不达标,你们将会作何处理?


翁建荣:从目前来看,3年建成100个特色小镇可能性不大。截止到目前我们只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实际上我们讲的3年只是一个考核期。众所周知,浙江特色小镇从一开始设定的就是创建制,并且有着严格的退出机制。目前已经有一个小镇被退到培育名单中。接下来,我们淘汰的力度还会加大,并且对培育名单也要实施淘汰机制。


基于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还考虑把创建周期放长。3年考核命名期到了,各特色小镇可以视自己的建设情况而定,觉得已经符合条件的,就可以申请命名,感觉还有些差距的可以继续创建。当然,我们也不担心对特色小镇的奖励政策的会被滥用。一方面,特色小镇的规划面积就是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1平方公里,无论达标与否都不可能再扩大了;另一方面,对于达不到标准淘汰出去的特色小镇,要严把政策关,对已经享受的政策优惠和土地指标都必须退回。


记者:我们注意到,各地对第三批创建名单都非常关注。为什么至今没有公布?相比较,第三批特色小镇与前两批小镇会有什么区别?是不是要求更高?


翁建荣:第三批小镇我们最近就会公布,基本定在30个左右。没有及时公布主要是前期的申报、实地考察、甄选评审等工作量确实很大,光资料汇编都很花了很长时间,但对第三批特色小镇的申报工作一直都在有序推进。


总体来讲,第三批特色小镇的质量比第一批和第二批都要好。第三批特色小镇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更高端。更加追求高端产业的集聚,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引进,更加注重产业实验室的配备。二是在投资指标的比重上相对下降了一点,这是最大的一个不同。第一二批特色小镇,我们相对来说更看重投资额度,当时谋划特色小镇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想带动投资,但是现在我们觉得不单单是投资的问题,还有新动能的培育问题,故考虑减少投资比重,提高标准,将小镇在行业内的档次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记者:目前,全国已掀起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多数省份也已明确了培育目标和支持政策。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并不知道特色小镇究竟应该怎么建,也有人担心,随着特色小镇的全面铺开,一些小镇已经被“房地产化”了。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翁建荣:目前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的小镇没有产业支撑。浙江特色小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产业为核心,而且是以高端和新兴产业为核心,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首先是很多人对特色小镇的内涵理解不深;其次是把特色小镇等同于特色小城镇、特色城镇。因为是城镇,自然需要解决住房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些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的问题。有的带个特色小镇的帽,其实没有产业,有形无核,这样的小镇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浙江的做法恰恰是去房地产化,我们在制定特色小镇政策的时候就明确,一不包括房地产,二是不包括城市综合体,这是浙江特色小镇的特色和标准。


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是不相融的。特色小城镇不能以特色小镇来做,特色小城镇要走另外一条路,要从镇向小城市转变去做。当然产业也很关键,但必须同时加强环境整治、加快推动农民变市民、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


特色小镇是一个大的命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不要盲目上马。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将近3年,加上前期较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也才推出70多个,而且我们还是实施的创建制。我们很明确,特色小镇必须做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扩张,切忌一哄而上。


记者: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不能结合浙江的成功经验,给其他地方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翁建荣:我刚才也谈到过,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因地制宜。首先,各地在建设特色小镇时一定要抓住产业、亮出特色、彰显文化。实际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做文化类、旅游类、经典类特色小镇是可行的。例如,贵州做茅台小镇就很好。但是这些地方关键一点是不能大量的搞投入。很多人都理解为旅游类小镇一定要砸进去很多钱来做,大规模去搞。实际上旅游小镇,主要还是以山水资源为主,挖掘地方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的,建设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大,效果明显,而且也彰显了特色。条件不成熟的不要人为地去造景,人为造景的投入太大,风险高,很容易做失败。


其次,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一些中部地区,考核指标可以下来,不一定要50亿元,20、30亿元也是不错的。面积也可以小点,我们是3平方公里,他们完全可以做成2平方公里,没那么大的投入就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越小越能做精致,做出特色。浙江是控制规模而不是控制下限,我们说3平方公里左右,有些地方可能2平方公里就够了,但是我们不会同意做4平方公里。太大了肯定是做不好,小了才能精而美。好多地方做的不好就是因为做大了,像摊大饼一样没有特色,小了反而可以做的更精致更有特色。


另外,特色小镇建设还是要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尽量做到少投,让企业投。浙江特色小镇主要是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要做的主要是配套,一般也就10%~20%的比重。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有持续性和生命力。


记者:按照规划,浙江特色小镇必须达到3A级旅游标准,旅游类小镇必须达到5A标准。如果都建成将会给浙江的旅游版图添上浓妆重彩的一笔。您能否给我们畅想一下,您心中未来浙江特色小镇的蓝图,究竟是什么样的?


翁建荣:未来浙江100个特色小镇就是100个发动机,这100个发动机对于浙江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按照规划,每个小镇投资50亿元,旅游文化类小镇也要30亿元,这么大的投资下去,产生的效应无法想象。100个特色小镇也是100个景点,就像是100颗珍珠,串点成线,镶嵌在浙江大地上,这将是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而游客可以通过小镇就能很好地了解浙江的人文景观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既有产业又有文化,更有独特的风景。等小镇都建成了,大家来浙江只要到小镇走走看看,就能触摸到浙江的自然人文景观,感受到浙江的风土人情,体会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融合,产生发自内心的愉悦,在“浙”里拥有专属记忆。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