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在,机会就在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设计的力量」的故事。它其实是一道问题:设计究竟有多贵?
答案非常简单直接:可以很便宜,也可以很值钱。
有多值钱?如果我说它在2017年的标价是100亿元,你的眼珠子会掉下来么?
看完本文,你就会真正明白,设计凭什么让一个普通的足以掉进尘埃里的装修生意,脱胎换骨成一个高大上的独角兽公司。
一起看看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如何发生的。我做了一份PPT,步骤梗概如下:
1,房子生病了;
2,设计版权化;
3,一个厉害的女人;
4,「我是歌手」入侵设计师;
5,另一个厉害的男人;
6,利益一致,喜大普奔,行走在100亿元之路上;
7,故事的本质。
过去几年,围绕我们又爱又恨的房子,一直有两种消费升级的需求,挥之不去。它吸引了很多身怀梦想的人,围绕住与装修这个领域,进行高分贝的创业。
1,调控年代,开发商卖房子,需要增强竞争力;
2,买房年代,买房人,偷懒,虚荣,对审美的需求蓬勃生长。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内,诞生了很多公司。而每个公司出生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初心:我要干掉至少一个痛点。
每个痛点就对应着一个被情怀搞的满脸通红的公司。
有人主打工长(省心)——抢工长
有人选择了成本(省钱)——爱空间
有人主攻信息透明(省心)——万链
有人找到了设计师(审美)——??
终于,有一家公司选择了设计师方向。它的逻辑是,它相信,省心,省钱是最基本的装修需求,但审美却是当前最未被满足的痛点。
设计师被认为是你的居住审美中第一关、也是最终的把关人。
一言以蔽之,它的商业理念建构在一个俗之又俗的心理之上:人们希望住在名人设计、有设计名片的房子里,它可以让你自豪地在社交场合故作随意地介绍自己:一般般了,我住的房子是XX设计的。
这种心理需求非常低调,但异常刚性。装逼之心,人人有之。一勺言此前有写过,详见陌陌,微信,美图,摩拜,都折射了你的人性弱点。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通常你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价格太昂贵,你买不起大师的设计服务。价格,导致你与大师最远的距离。
有没有办法呢?
有。有人找到了一个办法,它可以让你负担的起大师的服务,满足你的虚荣心。价格非常便宜,而且,赋予你前所未有的挑选的自由。
这个办法就是:设计版权化。
它的基本逻辑是:在一个平台上,通过互联网上已被证明的三大热词(长尾效应用户点评众筹),来进行设计师与用户需求的高效匹配。
等于说,无数个买房人,来付出相对较低的价格,众筹购买了一个大师的设计作品,把它从图纸搬到了你数百万购买的房子里,享受了以前享受不到的大师级服务。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模拟推演下它到底对设计师划算与否?这里有两种方案:
1,在传统模式下,一套100平米房子,设计费500元/平米,共计5万元。硬装与软装费用,大致合计15万元,传统设计师收取20%灰色收入,约3万元。两者合计,这一单,设计师共计收入5万+3万=8万元。
2,在新的模式下,同样一套100平米房子,按照15万软硬套餐设计,设计师收取2%的费用,每套房子约3000元,十套房子共3万元。如果这套设计,应用在30套中,就是9万元。
两个模式相比,高下立判。设计师不仅挣的更多,而且挣的更为阳光,更有尊严。
事实上,一套受欢迎的设计,很少只应用在30套新房中。在互联网平台上,它具备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有人用,设计师就可以长尾收费下去。
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挑选出这些最受欢迎的设计师,又如何确保这些设计师是实至名归的?
是的,必须有一个专业把关人。这个时候,一个厉害的女人出场了。
李想,前南京电台主播,资深文青。说很多人是听她的节目长大的一点也不为过。7年主播生涯,7年职业经理人生涯,期间误打误撞与设计圈发生密切联系,凭借媒体人的敏锐和管理者的犀利,多年下来,她与设计圈内无数大咖交情匪浅。
她被认为是设计圈最懂设计的「非设计师」。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设计师朋友,你可以从他们那里百度下这个被称为「李想姐姐」女人。在行业里,她被老板、同事与客户这样评价:设计师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她用广泛接触与细致甄别为客户保证一件事情:任何一个空间项目,甲方提出需求,她能提供到全国最适合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不超过三个。
李想同学说,迄今,艾佳生活推送给公众的,都是设计费很高、设计能力很强的设计师,请他们给普通老百姓做私宅设计。
这个女人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她知道,最牛的LOFT设计师,最牛的儿童房设计师,最牛的客厅设计师,最牛的厨房设计师是谁?然后,把他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推向前台。
初期这个平台,对设计师是采用邀请制的,谨慎地没有采用让设计师都上线,然后大家各自匹配的方式。这样一来,作品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等一等,还有一个问题:
如果这些设计师的思想,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设计需求,怎么办?
必须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不能,那么这不会是一个有远期竞争力的生意。
艾佳生活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它又做了一个事情:提供一个海选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喜舍杯中国住宅设计总评榜。
今年喜舍杯已经是第二届了。它的逻辑是这样的:针对户型中的细分空间,比如书房,客厅,主卧等单独模块,进行设计,然后,由评选委员会评出最优设计。这些设计作品最终会进入艾佳生活的设计库,未来与项目进行对接。艾佳与设计师共同拥有版权,双方会有一个分账机制。
一路拼杀出来的年度最优户型装修设计,在经过针对性微调后,会被成千上万的买房人选择,进入千家万户。不同的模块,自由组合,又衍生出更多个性化的装修设计风格。
所以,这其实是一场设计师版的「我是歌手」选拔赛。在艾佳生活的平台上,如果一个装修设计有成交发生,那么它会自动保留,若超过三个月没人交易,则会下沉。因为,没有买房人甘愿在60种户型装修设计面前进行选择,大数据显示,人们更愿意在6-8个设计中进行选择自己中意的一套。
请额外注意一点。你所看到的所有户型装修设计,都是精装与软装于一体的。艾佳生活推出的「全品家」,可以实现交付当天,真正拎包入住,开火做饭。因为,它是带家具、家电的。
这一切,都是属于你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且,由于你对软装饰品的个性选择,最后你居住的房子与任何人都会不一样。
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个故事的逻辑中,有几个坚硬的信念支撑,非此不能成功:
1,我们已经抵达全装修居住阶段的临界点,一旦开始,无法回头;
2,我们对装修在个性与审美上的需求,无论受虚荣心还是功能性驱使,远远高于其他需求;
3,我们相信,设计师是确保审美品位的最重要把关人;
4,众筹与长尾,让普通买房人与大师走到一起。
5,设计师海选比赛,确保设计灵感与设计作品源源不断。
有了这些底层逻辑,就可以在艾佳生活平台上玩出梦想更为巨大的商业冒险故事。
这个时候,另一个关键的男人出场了。
陈俊。中城联盟第八任轮值主席,非主流地产商,IDG投资人,地产圈物理成绩最好的大佬之一,艾佳生活的创始人,地产3.0模式的倡言者。
他的出场使命是,让之前所说的设计师——生意逻辑,顺利在地产商实践中运行起来。
他负责解决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地产商为什么要选择与你合作?
我与老板陈俊与艾佳生活的CEO潘定国就这个问题,至少有数次交流。总结下来,有如下几条理由:
1,精装与软装的加入,增加开发商的产品竞争能力。
2,全品家交付,个性吸引,民心所向。
3,做精装与软装交付,地产商并不比市场上的精装公司更专业。
4,全品家,集中批量装修,不会降低开发商的交付工期,影响结算,反而降低了开发商财务成本。
5,利益绑定。艾佳生活只针对开发商做BBC业务,批量楼盘精软装,开发商在合作金额中享受额外收益。
6,河南建业背书,一次性拿出60家楼盘与艾佳合作,艾佳生活得以热启动,一炮而红。
7,背靠中城联盟60余家成员企业,试验田足够之大。
8,陈俊的历史记录显示,设计与运营具有历史基因,是其核心优势。因此,开发商试错成本低。
上面八点,是艾佳生活的商业逻辑。但是谁都知道,如果没有围绕「设计的力量」进行系统性能力建设,这套商业逻辑不过只是几页蛊惑人心的PPT而已。
在一个私下的场合,王石曾经提醒陈俊,你做这件事,要么神话,要么笑话,这是你必须付出的个人风险。
对此,陈俊有一句话让我十分信服。他说,艾佳生活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它不是建立在我们比其他人更聪明,也不是建立在我们比其他人更伟大,而是建立在我们用一套机制让它伟大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里其实有一个本质话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把自由与选择交还给用户。
最后,我们必须回到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这个市场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
2016年,中国装修与家具的市场容量是5万亿元。相比之下,艾佳生活的100亿元计划更像是一个小目标。
BBC模式(开发商—艾佳生活—买房人),大批量精装,是这个小目标的年度票房保证。但是,从长期看,陈俊对艾佳生活的梦想设计是B2C模式(艾佳生活—买房人),完全依靠互联网技术驱动,用户在线上自由选择设计师,定制装修风格,然后艾佳生活平台上选择购买软硬家具家饰。
假以时日,如果从目前的批量公装顺利游泳到针对各种C端小散的精装领域,艾佳生活将成为互联网“住”入口中又一个毫无争议的平台大个子,它没有自己的装修队伍,也不曾拥有设计师,但是,上千亿元的交易,将由艾佳生活撮合完成。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本质的创业故事呢?
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首先让设计变得便宜,然后又把设计卖出天价的故事。故事里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买房人对居住审美碎片式的、持续性的、无法遏制的欲望。
在通过本文做这个PPT演讲之前,我与陈俊、李想、还有潘定国聊了很多次,整理出的录音文字超过10几万字。
最后,我把它浓缩成2000多字,希望你能够有所收获。
这是「设计」的故事,这也是艾佳生活100亿元的故事;这可能是你自己家的故事,这更是一个未来注定会到来的故事。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