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大火逃生指南

发布日期::2017-06-28浏览次数:186

摘要:杭州豪宅大火消息一出,杭城各个业主群里,特别是高层楼盘的业主都坐不住了——家门口的消防栓有没有水?逃生通道通畅吗? 而在这之前几天,伦敦公寓大火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现代社会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发生火灾时,如何救援和逃生? 高层失火逃生:向上?向下?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超过24米或者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都被划为高层。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

杭州豪宅大火消息一出,杭城各个业主群里,特别是高层楼盘的业主都坐不住了——家门口的消防栓有没有水?逃生通道通畅吗?


而在这之前几天,伦敦公寓大火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现代社会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发生火灾时,如何救援和逃生?




高层失火逃生:向上?向下?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超过24米或者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都被划为高层。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现实中,高层建筑电器多,线路多,竖向井道多等,一旦着火容易形成竖向烟囱。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受到风向和风速的影响比普通建筑大。一旦起火,会出现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中出现的人员伤亡,多数是因楼道和走廊内积存的烟气造成的。曾有消防部门测试一座100米高(约33层)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雾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因此盲目开门冲进楼道很容易倒在逃生的路上。


高层逃生时,如果火灾还处在初起阶段,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走防烟楼梯撤离,如果已到了大火猛烈燃烧阶段,千万别盲目往下冲。穿越火和烟雾区,最好是先用水浇湿自己的衣服,用湿毯子裹住全身,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


“如果高层住宅遇到火灾,我们的疏散原则首先是向楼顶天台疏散,消防广播马上启动,通知业主撤离。第二种才选择从楼上向楼下。两种情况都不可行,就必须待在房间,业主开门前可以先摸一下门把手,烫不烫,烫的话说明火势很大,就不要开门了。”某大型房企一名资深物业负责人表示。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表示,日本在逃生上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日本两个户的阳台之间设置一个铝合金薄板,一旦两个其中一户发生火灾,可以随时把该薄板踢开,进入邻户逃生。”


此外,还有纵向逃生:阳台上设置一个方孔,用不锈钢盖盖住,旁边设置一个装有软梯等工具的箱子(每月都检查一次),上下楼层逃生方孔方位错开(防止直接跌入底层),一旦发生事故,可以迅速逃到他层。


“一定要爱护防火门,不要损坏和关着,要重视该问题,关键时刻会耽误很多人逃生。”孙克放还建议,高层建筑每二十五层设置一个逃生层,二百米的高层就要设计成三节。


豪宅结构反而不利于逃生


如今,不少高端住宅项目出于安全考虑,限制了推窗能推开的幅度,再加上幕墙玻璃材质好,如发生火灾时,反而不利于逃生。


根据杭州媒体报道,在救火过程中,当消防员摸进女儿房间时,发现尽管没有过火,依旧浓烟滚滚。母子四人脸面漆黑,显然是吸入了过多的浓烟,而他们身处的房间只有唯一的一扇窗。这一扇直推窗,30厘米宽,但是能推开的距离不过六七厘米。


据该小区业主对媒体反映,小区所有房间,包括主卧,都只有一扇宽30厘米的推窗,这样的设计据说是为了防止高层坠落。但这样的幅度,会使得火灾发生时,空气不好流通,连探头甚至伸手呼救都办不到。


“杭州这次事件对于科技住宅可能有一定影响。”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说,一些高端项目、绿色住宅的开窗面小和科技、节能指标有关系。杭州大火主要原因还是保姆人为原因和物业维护,要加强的是物业隐患排查。并不能因噎废食,如果要求所有小区都增加开窗面,这样对绿色建筑的对标会形成挑战。


对于楼体材料,孙克放表示,楼体外层保温材料起火造成伤亡,而且还会有脱落危险。提倡外墙保温材料要用A级材料,外表要用蒙皮材料(铝合金等不燃材质),加拿大很多楼层外表全部用玻璃蒙住,可以有效防火,提高外墙面结构固定性。


楼内消防设施、物业维护极为重要


对于预防火灾,室内消防设施、物业对于消防的管理和维护是否到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杭州住宅起火并没有特别之处,却花费了近两个小时才被完全扑灭,不得不让人疑虑。公安部消防局的一篇文章显示,从火灾扑救的历史数据来看,54.4%的火灾在30分钟内被迅速扑灭,26.4%的火灾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内被扑灭,12%的火灾扑救时间在1至2个小时内,只有7.1%的火灾扑救时间超过2个小时。


事实上,扑救高层火灾主要还是依赖楼内的消防设施。尤其是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失火,如果建筑自身的消防系统不发挥作用,仅靠外部救援几乎不可能很快灭火。


除了逃生通道外,高层建筑都需要安装自动喷淋、烟感器、应急照明、疏散标识以及消防栓等。


物业管理维护十分重要。“高层住宅每个地下室都有消防泵,每个楼顶都有补水系统,启动以后,一般不会出现水上不来的情况。为防止水上不来,我们会定期查看水表水压。”某大型房企物业负责人说,只要做到定期查看,原则上不存在消防栓水上不来的情况。


该负责人还表示,针对高层建筑,物业应有具体检查方案,如重点检查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否完善好用,喷淋是否出水,室内消火栓是否有水,压力是否正常,水泵、喷淋泵运作是否正常,防排烟设施运行是否正常,疏散楼梯间内是否堆放杂物,各防火门是否破损、擅自拆除,启闭是否正常。


“我们每个月都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器材使用等常识,每半年举行一次消防演习。对于高层住宅,会有单独的消防中控室,会安排社区维护员去进行巡视,如果发生火灾,我们的要求是,消防应急队伍。三分之内到达现场。”某大型房企物业负责人表示。


湿毛巾、弯腰,火场逃生两大要素


高楼火灾中致死,大部分情况下是吸入浓烟导致窒息。如果烟很大,要尽量弯腰前进,用湿毛巾、手帕捂住鼻子。湿毛巾等是身陷火场的人躲避烟气伤害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要准备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烟雾。火场实践证明,一条温毛巾,折叠3层,烟雾消除率可达60%。有媒体援引宁波市一名消防人员曾举例说,“毛巾至少要对折3次,让它达到8层或8层以上,才能有效地起到抵御烟气的作用,捂住口鼻前要用水把毛巾充分打湿,这样才能更好地吸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


当然,这样做法是,身边正好有毛巾(衣物也可),又有方便的水源。如果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去打湿毛巾,不如早点逃离火场。


不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规定火灾逃生时高度为1.4米。弯着腰,人体低于1.4米撤离算正确,不过,这种简略的判别法有失偏颇。


由于火灾烟气比空气轻,会先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做水平延伸,再逐步往下分散,当烟气层离头部还有较大间隔时,人挺着身子也能跑出去;当烟气层分散到头部时,人有必要弯着腰撤离;当烟气分散到腰部时,人有必要爬行逃离火场,并尽量少吸入烟气迅速逃离。


躲进房间如何自救?


如果不是居住在失火或者相近的楼层,不要选择冒险逃生,突破浓烟封锁的楼道逃生并不明智。在房间,应该第一时间打湿毛巾,堵住所有的出风口,尽量减少浓烟蔓延进入家门的可能。还要不断用水浇湿门窗,阻止火势蔓延。


求救时,尽量用颜色鲜艳的衣物晃动以吸引人们注意;也可以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电筒、应急照明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不过,逃生绳索需要专业操作才可以用,且较高楼层也不好用到。不到万不得已更不可跳楼,超过3层以上的楼层,跳楼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房间被浓烟烈火封锁,万不得已之下,才选择逃生绳索,或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个楼层而脱离险境。


“从事物业安全工作十几年,我一直都这么建议,为了安全起见,每一户都要配备两三个防毒面具,肯定比毛巾管用,另外灭火器、手电筒都最好能配备。”某大型房企相关物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据悉,目前市面上效果最好的防毒面具能够防护半小时左右。


救援神器云梯车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云梯堪称救援利器,到限于条件,多数云梯车能到达三十层楼(接近百米左右),已经算是极限。北京消防配有多种云梯车,其中央视消防中队配备了北京市最高的云梯消防车,这部云梯消防车可达101米高空,负责保卫CBD地区的消防安全。




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百米以上超高建筑物应每15层设有一处避难层,一旦发生火情,楼内人员可以在此临时躲避,等待救援,而云梯消防车则可以从建筑外面直接将被困人员救走。按15层楼高四五十米算,该101米云梯车可以直接够到超高楼的两个避难层,挽救更多的生命。


北京超高云梯车除了这辆101米高的,还有一辆90米的,配备在朝阳消防望京中队。


目前西安、深圳等地,也配备了可达百米高空的云梯车,不过,这些云梯车十分笨重。一般百米云梯车,总重量重大数十吨,移动并不方便,而且属于高配,数量稀少。


不少城市云梯车的高配只能达到50米左右(二十层左右),这也意味着对于大部分火场救援来说,超过二三十层,要更多依靠做好内部消防工作。


编辑:心机编


本文为V房产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