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与重塑
一
十年之前,谁也想不到,礼赞地产行业的明星公司与优秀高管,居然能变成一门价值数十亿元的产业。
出于本能,很多人鄙视这件事情,他们觉得评选一旦生意化,就可以摇摇头说Low逼了。
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榜单商业化运作,引入市场机制,会形成同行竞赛、监督,最后倒逼出一个真正客观公正的榜单制作环境。你若担心谁一家独大,垄断了话语权,那是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没有信心。
你的对手最喜欢你犯错。更何况,还有大量具备法律效力、可以自证清白的官方数字,在等待着你。
榜单的价值远比你想象的更为重要。
它带有强烈的年代气息,是一面观察房地产似水流年、名流如梭的镜子,更是一个时代的公众相册。
1988年,一个叫做鲁伯特·霍格沃尔夫的英国人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中文。他曾在会计大行安达信工作,掌握七种语言,但籍籍无名。
十一年后,他在中国发布了第一份揭秘中国富豪身价的排行榜。他的名言是:「我的排行榜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
为此,他收律师函,吃官司。但是,他乐此不疲于成为中国商界「最令人痛恨」与「最令人欢迎」于一身的人。
他的中文名字,叫做胡润。迄今,距离他与《福布斯》联手制作的首份榜单公布,已近二十年了。
胡润是一个榜单IP,它带领我们进入财富冒险家们的后花园,然后,看到的东西击中了我们所有人。
你痛恨,或者羡慕,反正你过往谈财富,你绕不过这个成名于中国的最早的「自媒体人」。
二
榜单产业能够高度发育,还与一件致命的事情相伴随:360度无死角的竞技评选规则。
这事容易理解。有规则才有评比,不同的规则引导出不同的榜单,榜单品类越丰富,产业越发达。
正是因为,人们可以定制、预设、排除、限定某些关键词,这个商业世界才像一个个榜单描摹的那样,五彩缤纷,充满刺激,情怀与观赏感。
一个产业发达的特征,就是有丰富的产品提供;丰富的关键词设定,就是榜单产业的定制产品。
所以,既要欢迎正统的榜单,也要允许奇葩的榜单;既要有代表当下的榜单,也要有体现「新秩序」的榜单。
只是不要忘记一件事情:坚决抵制那些故意弄虚作假的排行榜。
三
迄今,在地产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代表着「旧秩序」的榜单规则:
1,销售规模;
2,销售面积;
3,利润;
4,年度影响力企业;
5,年度影响力个人;
1,2,3,这些奖项指标,简单粗暴,人人皆知;4与5奖项中的影响力,其实大概率还是123逻辑的延伸。
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折射的正是,我们刚刚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的地产历史,集体情绪与时代心理。
在这个「旧秩序」里,力量与吨位,是最主流的美学,这种审美构筑着我们对于一个地产行业最原始的认知,承载着个人英雄主义与对强者的玫瑰色崇拜。
只不过,看多了也容易对「肌肉男」审美疲劳。
地产已经进入「新秩序」,请上点「花样美男」与「小鲜肉」吧,它们的肌肉感也不错,颜值亦更带感。
比如,谁是毒药户型,票仓项目,爆款城市,未来人物?
房地产命运的密码,藏着各种名目的榜单之中。在榜单中,看到一个以爬行姿态、慢慢逼近我们的未来。
四
今天我们看到的地产主流玩家,大多是从2004年开始全国化扩张,2008年进入一个调整期,随后又大干快上。
期间,经历了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撤退与坚守的反复。最近三年,才形成了今天的竞争格局与城市作战地图。
我让小朋友做了一张表,简称「你的势力范围与你的爆款之城」。
排名不分先后,非常直观,简单一一做个解释。
杭州是郁亮版万科在省会级城市的菜篮子样本,200多亿元的池子里,竟然玩出十种以上的产业业态,多场景消费能力,目前省会城市看不到第二家。
深圳是恒大209个城市中的高含金量之地,藏着恒大市值的未来密码。
南昌是绿地的福地与票仓,理由你懂的;
华夏幸福与龙湖分别起家于廊坊固安与重庆,他们已经走的很远,但究竟是否在心理依赖上走出了大本营,迄今成谜;
富力曾在太原是第一外来房产品牌,而融创在重庆拥挤的战场里,一直拥有一个决战之心:我必须是最后一个倒下的人。
济南是中海体系内,单城土地储备最多的城市,高达770多万方,绝对票仓。
关于不同版本的「爆款城市」,你怎么看?
欢迎你留言中发表你的高论,你敢写我就敢放。
五
对地产公司而言,城市战场才是最重要的战场。而且,越来越重要。
因为包含土地在内的沉没成本越来越大,深耕变的更为重要;每个城市战场的策略也会越来越不同,因为每个城市所处的周期越来越不同。
「爆款城市」越多,一个房地产公司越有活力,也会越有竞争力。它是一个你证明江湖存在感的强指标。
没有「爆款城市」,你与对方的比赛很容易进入垃圾时间。
一场仗论胜负,不见得非要肉搏上阵,刺刀见红;也可以换个规则斗法,非对称超视距作战。
你打你的,他打他的,我打你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