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中国O2O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000亿元,生活类O2O将会是下一个亿万级市场,O2O概念火爆以来,超市O2O玩家也没有闲着,除了BAT涉足这一领域,美团、饿了么等生活服务平台紧跟着入局,另外新兴创业者也蜂拥而至,商超O2O市场临近井喷期。
商超O2O获巨头和鲜肉的宠爱
从2015年以来,商超O2O一再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和互联网巨头争抢市场的目标,而且一批又一批的新兴创业者开始加入这一战局,竞争异常激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诞生了一批社区超市O2O快送平台,如京东到家、Dmall、生活圈C、爱鲜蜂等等,模式是与实体超市合作,顾客通过APP下单后,快送平台安排配送人员到合作超市提货,在X小时内送货上门。这种用户线上下单,平台配送人员线下取货送货的模式表面既找到了发展空间也方便了用户,深受互联网巨头和鲜肉的宠爱。
商超作为生活服务类市场,具有高频、复购率极高的特点,而在O2O的大趋势之下,通过线上线下商品和服务的融合也非常容易实现闭环,有利于培养用户购物习惯和数据的积累,这是巨头们最喜欢和最擅长做的事情,但从目前的情况下也只有巨头才敢“爱”。任何一个行业的转型都需要经历“阵痛”期,而补贴、促销明显是缓解“阵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同一类app,多数人手机里都会安装好几种,主要参考价格、商品类别等等,但是其中以价格为主要参考因素,哪家便宜、促销力度大就用哪家,例如有的商超实行满减,满100减50,有的直接发放现金抵用券,用户分别根据优惠力度的大小来选择平台,而一旦平台停止优惠补贴,用户将会选择使用其他平台,这种通过补贴的方式和外卖餐饮、打车等性质相同,缺乏用户忠诚度,而如果长期采用补贴手段来吸引用户,这是一般的中小超市无法承担的,而大的平台如互联网巨头联手商超则更可行,在充足的资金支撑下,超市可利用大平台的大数据对用户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商品。
门槛高,盈利模式不清
超市O2O由于涉及到商品和库存,模式和系统比较复杂,模式重导致不容易复制,不是一般的玩家可以挑战的。因此转型门槛也比较高,一是品类要丰富,即SKU丰富;二是和合作的超市之间能建立实时监测库存的动态;三是拥有专业的配送团队。
目前看来,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是不缺钱来铺路的,而其他竞争者在时间和资金方面则要落后的多,可能再往细分方面走会更有出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掌握的资金流越大则在铺路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会相对少一些,发展也相对快一些,事实上O2O模式最注重的还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好则用户黏性强。
某超市O2O平台前几年陷入“裁员、欠薪、总部玩失踪”等风波,一方面,其移动端上线时间不久,用户多为中老年人,70%左右订单都是通过电话下单,移动端发展并不成熟,移动互联网基因并不强,几乎谈不上“O2O的用户体验”;另外,其在大米、粮油、厨卫等各个区域自建供应链,供应链系统重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
“目前来说,超市O2O门槛高的同时盈利也难,一方面,主要依靠补贴和促销来吸引用户不是长久之计,就算是大企业,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做‘亏本买卖’;另外,配送解决‘最后一公里’也是个难题,如果只依靠超市返利和低廉的快递费的话,平台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营。”
上述的超市O2O过多的强调了互联网带来的发展速度,却没有和实体完美结合,随着生鲜等重实体门店场所经营的需求不断出现,充分利用线下实体+互联网的各自优势,才可以是真正的超市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