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楼市新常态:可以不涨,但不可以跌!
发布日期::2017-12-17浏览次数:689
摘要:读懂楼市新常态:可以不涨,但不可以跌!我对楼市的关注起始于2012年,而且不是观察者(窃以为)的身份而出现的,只是因为从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了糊里糊涂的买房之旅。2012年上半年,楼市还是整体往下走的,
读懂楼市新常态:可以不涨,但不可以跌!我对楼市的关注起始于2012年,而且不是观察者(窃以为)的身份而出现的,只是因为从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了糊里糊涂的买房之旅。2012年上半年,楼市还是整体往下走的,一线城市也不例外,开发商房子卖不动,我和一位朋友同时看中了某龙头房企的楼盘。上半年的报价是15000元,外加3000元/平米的装修款。我的朋友在上半年签约了,而我不得不等资格,差不多到2012年年底。不过市场却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2012年是量价“V”字型走势,当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开始全面复苏,价格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涨,很多开发商甚至快速转入惜售蓄客状态。等我2013年初正式具备购房资格的时候,我长期关注的那个楼盘也已经天差地别。春节过后直接跳涨了5000块钱,这对于均价在20000上下的行情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开发商特别强势,不仅单价涨了5000块钱,还必须一次性交齐近30万元的装修款,开发商的报价是3000块钱一平米。就这样,我们被市场挤到了更远的地方。当时的行情和2016年是比较相似的,只不过当时是“V”型走势,而2016年则是成交量的“∧”走势,不过人们的预期比2012年要坚挺得多,即便是从未关注过房地产的人也不会认为楼市出现实质性的跌幅。同样的手段,而且现在更严格,2012年能出现阶段性回落,但2016年却异常坚挺,在笔者看来,最符合逻辑的是人们已经被训练出一定的“耐药性”。“耐药性”的实质是人们看清了房地产的重要性,跌不起啊!就以土地为例,这块最好理解了,土地是影响楼市的核心指标,而且非常可控。面粉的成交价和成交量又最终决定了面包的成交价和成交量。看看今年的一级市场的表现吧,这可是在今年这种大环境下成交的。这个大前提不改变,楼市肯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其他比如提高首付、提高利率、任何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市场预期。或许,对于他们来说,预期并不需要从根本上被逆转或者分化。1月份主要城市也就是零点几个百分点的跌幅,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玩法其实更重要的是将楼市当成一种储备工具,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楼市可以随时启动以对抗风险。比如今年美联储的加息风险,人民币贬值风险、热钱外流风险,这些都可以通过重启楼市来稳定局面。当然目前的成果来之不易,如无特别需要,楼市不会承担如此重任(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作为储备工具,楼市又必须能随时起得来。所以目前,在价格上不会有大的动静,而人们的住房问题,则仍然是实实在在的需求,买得起房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买与不买,风险自担;而大部分买不起房的人,也只能把以往的缺失补全——发展租房市场,并且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刚需租客的权益,租期和租金都可控,算是对些许刚需的慰藉吧。
相关阅读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