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二手房网
 

国内楼市

“地王”频出只因看穿了政策底线——房地产无可替代

点击: 137

在南京和苏州宣布新的限购政策仅一周左右,一线城市就以两个“地王”的形式宣告房地产仍然可期。

8月16日,雅居乐拿下广州荔湾区一地块,楼面价高达3.7万元/平米。

8月17日,融信在上海以110.1亿总价,可售楼面价14.3万元/平米的价格拿下静安区两个地块。

与此同时,热门二线城市武汉的远城区楼面也正式突破万元大关,融创以10687元/平米的楼面价,总价28.9亿的代价拿下东西湖片区一地块。

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数量非常少,下半年一线城市如广州、上海等加大了土地出让,会继续催生新的地王,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笔者认为,“地王潮”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房企对优质土地的渴求。就连一向以拿地稳健著称的雅居乐也是如此。其在财务状况好转后拿地趋于激进。更重要的原因是房企们已经看穿了政策底线——房地产仍然无可替代。

确定了这一点,房企拿地不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拿到的问题。地王频出只是资本与政策的角力的必然结果,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资本战胜政策已经屡见不鲜了。

资本的目的很简单——获利,而政策的目的就非常复杂了,它在托市与打压之间摇摆不定。托市是考虑到房地产对经济的支柱性作用,打压是限制资产泡沫。政策的多样化诉求导致其处处遭遇掣肘,最终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距离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过去才多久?地王就已经宣告了这种诉求的难度极大。同时,我们也能看到,除了地王之外,地产股也成为这一段时间的热点,在万科A爬上历史高点后,A股的整个地产板块涨幅也超过了两成。

热门二线城市的限购并不能阻挡资本在房地产行业的狂欢。

不让我买地,我还能买地产股;

不让我买二线城市的地,我就去一线城市制造地王;

不让我加杠杆,我就去给居民加杠杆。

总之,资本不会去三四线城市,更不会去实体经济。资本无所谓善恶,其目的就是保值增值,当然会挑选更容易的方式,当前什么是最好的方式?继续炒高一二线城市的地价和房价就是最好的方式。

这是市场的客观规律,政策在资本的这种暴力诉求面前毫无办法。房地产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股合力,用“地王”的方式不断冲击政策底线,除非再来一场极端的全面限购。但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结果,可能性为零。房企看准了地方ZF不敢随意让地价和房价下跌,因为一旦拐点出现,他们会瞬间抽身离去,再想继续玩就没机会了。

十几年来,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好日子过惯了,来一次痛苦的转型没那么容易,而资本必将在转型成功之前再烧最后一把火。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