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市场热传李嘉诚将出售香港皇后大道中环中心75%的股份,作价357亿港币。
李嘉诚出售该项目股份的消息,从今年7月份就开始发酵,不过当时正值香港楼市低估,市场普遍看衰后期,最终并没有达成交易。
现在来看,李嘉诚颇有眼光,该项交易估价从7月份的200亿港币大幅度上升至目前的357亿港币。
香港楼市的“拐点”似乎已经出现,这得益于十月以来内地房地产的强力调整。三季度香港楼市共出售超过7000套住房,而住宅新开工量则达到了19100宗,是今年来的新高。香港楼市的转变被外界解读为是人民币汇率和内地楼市调整的结果。
李嘉诚此时出售香港资产,正好借着内地资金大局进入香港的东风,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梳理李嘉诚近年来的“卖房”的路径,你会发现李嘉诚似乎加速撤离房地产行业。
2013年10月,李嘉诚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进账为90亿港元,受让方是交通银行。
2014年,李嘉诚卖楼更甚,相继出售北京三里屯盈科中心、上海虹口盛邦国际大厦,分别进账57.5亿港币和15.4亿港币。
当年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减持长园集团股份达30%。
2015年2月,李嘉诚出售香港新界盈晖荟,进账5.2亿港币。
除此之外,李嘉诚还减持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公司股权。
有关媒体统计,自2013年以来,算上本次交易,李嘉诚已累积套现约800亿港币,其中大部分与房地产相关。
撤离了房地产,李嘉诚将目标投向了海外。
李嘉诚打的什么算盘?
撤离了香港和内地的楼市,李嘉诚大举进军英国公共服务类行业。虽然英镑缩水,但李家资产在欧洲仍然是赚钱的,上半年长和实业净利润已近150亿港币,而欧洲业务税前利润已超过10%。
由于经济放缓,目前的一线楼市已经处于高位,商业地产的前景比住宅更差,现在这时间点出售,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李嘉诚本轮套现主要是从资本的角度考量的,逐利是唯一的目的。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