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二手房网
 

国内楼市

当所有人对熊市缺乏想象力的时候,房价还得上涨

点击: 196

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现在还有多少人在银行有定期存款?

想必回答“是”的人没多少了。即使是那些没有买房的人,也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了,有钱的人都把钱变成房子了,那些够不着的人也会把钱投向债市、股市或者各种P2P理财,比如笔者自己。钱放在银行,结果只有一个,给银行创收,帮助房企拿地。

上半年银行和房地产的利润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17家银行赚取了7250亿人民币,而120家房企的利润仅为452亿人民币。为银行打工的不仅是房地产,还有购房者和大量没买房的人。

房地产能够一直“牛”下去吗?

虽然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在不断走低,但房企们拿地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减退。这一点仅仅从8月份的土地成交数据就能看出来,上个月全国成交价超过10亿的土地有65宗,其中46宗土地溢价超过1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上月拿地的房企主要是民企而非此前不差钱的央企。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来自上层的压力,央企仍然会是拿地的主力军。而在民企看来,央企的退出正好给了民企弯道超车的机会。有开发商表示,在土地价格连连上涨的情况下,能够拿到优质土地才是关键,有了优质土地,就不至于被龙头房企落下或被兼并。

开发商这种思维正是地王频出的重要原因。货币宽松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这正给了开发商们大举扩张的机会,即使利润率走低也没关系,借助货币宽松站稳脚跟才是最关键。

一块地价值100亿,房企按规定至少要准备30%的资金,而实际上房企出资只需要5、6亿即可。对于房企来说,虽然出资少赚的利润少,但销售额却是实打实的。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房地产必须

一直“牛”下去,购房者必须能够持续接盘,为房企不断扩张的销售额做贡献。

居民大幅举债买房,房企大幅举债买地

2015年利率下调后,银行存款和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降,房地产占居民财富比例不断攀升。除了自有资金之外,民众还通过房贷大幅加杠杆配置房产,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额中超过55%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指标甚至已经超过了泡沫巅峰时期的美国和日本。

一句话,民众正在大幅举债买入房地产,而房企正在大幅举债买地卖房。前者为了实现家庭财产快速增长,后者则能够将年销售额推高至1000亿、2000亿甚至3000亿,而银行则在两者的狂欢中赚取大量利润。

公开数据显示,个人房贷业务是银行所有贷款业务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在市场风险偏好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购房者、开发商和银行结成了最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或许,支撑房地产狂欢的重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熊市,但以上的三方“利益共同体”已经告诉我,房地产早已只是货币现象。买房不为别的,只为寻求心安。购房者买房能够获得账面上的资产,银行能够赚巨额利润,开发商能够占领市场。

当所有人对房地产熊市缺乏想象力的时候,房价还得上涨,同时房租也得上涨,但居民收入和存款增长总归是跟不上暴涨的房价。刚开始可能是普通消费需求持续萎缩,一旦需求萎缩蔓延至房地产,房价泡沫也就破灭了。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