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当年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深”已经逐渐变成了“北上深”了,至少从房价的对边上来看是这样的:
百城价格指数显示,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其房价与其他三座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6年来这四座城市的房价涨幅具体是这样的: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的房价只有近邻深圳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实在令人费解,是什么导致广州“不受欢迎”了?
一、广州是个“老”城市,深圳相对较年轻
在这四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一直很受欢迎,这很好理解,上海是金融中心,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金融职能也不输上海,而深圳则被冠以“创新中心”,而广州则相对黯淡,有关数据显示,广州劳动力人口已经呈现出净流出的趋势,劳动力人口的流失对一个城市的消费能力、创新能力的影响非常大。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广州的产业结构也相对低端。与深圳层出不穷的金融、IT等第三产业公司相比,广州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支柱产业为汽车、电子、石化,这三大产业贡献了广州一半的GDP,而深圳的支柱产业则为金融、物流、文化和高新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决定了购买力,购买力决定了房价高低。以金融业为例,深圳有数不清的基金公司、银行、投行。而广州除了广州银行还真不好找了。
二、土地资源天差地别
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土地面积分别是16410.54平方公里,6340.5平方公里、7434平方公里、1996.85平方公里。广州的土地面积是上海的1.17倍,是深圳的3.72倍。从人口密度来看,2015年广州是1760人/平方公里,深圳则是5398人/平方公里。
这些数据说明土地资源的稀缺度上,广州远不及旁边的深圳,没有稀缺性,就吸引不了多少外来资本,从户籍人口占比来看,2014年的数据显示,广州1308万人口中,有64%是本地户籍人口,深圳户籍人口比例为31%,上海为54%,北京为66%。这表明广州楼市仍然是靠本地刚需和改善支撑的。
三、周边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中,广州周边的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经济水平与广州相差不大。2014年的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top15中,佛山、东莞均在其列。周边城市人口对在广州置业的意愿不强。珠三角城市群轻轨也在迅速发展,城际交通的便利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周边城市在广州置业的需求。
以上因素总结起来,就是软实力和硬件的差距导致广州房价逐渐被北上深拉开,想象空间不如这三座城市。当然从宜居的角度来说,广州房价涨幅相对温和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局面。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